
春秋第三阶段:晋楚争霸时期
(前612年—前545年,约70年)
历经周匡王、周定王、周简王,周灵王。自楚庄王即位第二年开始,至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一年。
这个时期,四雄争霸的几个大霸主已经消亡,他们的霸业也在传承中走向不同的方向。
东海之滨的齐国。齐桓公卒后,齐国产生了五子夺位的悲剧,重演了一遍的郑国的故事。齐国霸业衰落,虽不至于沦为二流国家,却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而且此时,田氏逐渐崛起,姜姓齐国从内部被吞噬。
黄河西岸的秦国。秦穆公卒后,秦国没有出现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又为争夺君位在内斗。穆公的霸业也随之人死账消。西戎诸国蠢蠢欲动,试图摆脱秦国的束缚。
黄河东岸的晋国。晋文公、晋襄公卒后,晋国因为大夫阶层的强大,即便是偶尔有一两个没有作为的国君,却也依旧保持着中原的霸权。
南方世界的楚国。楚成王卒后,楚国这个老牌霸主,依旧强大如斯,更在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上位后达到顶峰。楚庄王崛起后,开始跃跃欲试,准备问鼎中原,完成祖辈们的梦想。
这个时期,最有实力的国家就是晋国、楚国,属于二者争霸的时期。
一、楚庄王制霸——邲之战
秦穆公卒后,晋国成为了唯一霸主。然而,晋襄公之后,几位国君不给力,国力有了下降的趋势。而在此时的楚国,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熊侣继位不久。发展了几年后,楚国又强盛了起来,就想挑战一下晋国的霸主地位。
于是楚庄王北上中原问鼎。不久之后,晋楚因为郑国发生了“邲之战”,楚军大胜,楚庄王饮马黄河,报了爷爷楚成王城濮之战的仇,成为中原霸主。也许是不服周的缘故,周王并没有送来锦旗和认证书。但是楚庄王已经完成了战胜晋国的功绩,成为实际的霸主。
二、第一次弭兵会盟
楚庄王卒后,其子楚共王上位,晋楚各自纠合诸侯打了一段时间,有点累了。于是举行会盟,约定休战。休战后,晋国实行“联吴抗楚”计策,派人至楚国东边的吴国传授攻战技术,帮助吴国崛起,与楚国在南方对抗。
三、晋悼公复霸——鄢陵之战
经过短暂的休战,晋楚双方重新积蓄力量,卷土重来,继续争霸。于是爆发了鄢陵之战,此战楚国战败,楚共王被射瞎左眼,晋国又夺回了霸主的地位。然而,楚国实力犹存。
四、晋楚再战——湛阪之战
晋国在鄢陵之战胜利之后,过了几年,主动出击楚国,爆发了湛阪之战。楚国再次战败。然而,晋国也没有能彻底打败楚人。这是晋楚争霸的最后一战。
五、第二次弭兵会盟
晋楚争霸了几十年,虽然互有胜负,然而,晋楚双方都不能将其彻底制服。因此,晋楚两国在诸侯们的斡旋下,举行了第二次弭兵会盟,各国签署停战协议。春秋时代迎来了短暂和平时期。
此后,晋楚双方40多年都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晋楚争霸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