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式“快速解决方案”,每次都是一地鸡毛

明天就是8月15日,美俄谈判的大日子。但你知道吗?这场谈判的结果,可能在开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还记得中国那句:“复杂的问

明天就是8月15日,美俄谈判的大日子。

但你知道吗?

这场谈判的结果,可能在开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

还记得中国那句:“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吗?

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

别指望一次谈判,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也别相信那些,拍胸脯说“包在我身上”的人。

生意人的想法

美国需要什么?

他需要一个胜利,需要能对美国选民说“看,我一出马就解决了前任搞不定的问题”。

至于这个解决方案是否长久,那是以后的事。

在特朗普眼里,全世界都在讨价还价。

你想想特朗普是怎么发家的?

房地产生意。

在这个行业里,一切都可以明码标价:

这块地多少钱,那栋楼值多少,装修成本是多少,利润空间有多大。

谈不拢?

那就加价或者降价,总有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数字。

这套逻辑,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了。

所以当他面对俄乌冲突时。

第一反应就是:

乌克兰想要什么?

领土、安全、赔偿。

俄罗斯想要什么?

缓冲区、面子、利益。

好,那咱们就这些东西讨价还价,找个平衡点,握手成交。

听起来很合理,对不对?

但问题是,国际冲突不是买菜,人的尊严和信仰不是白菜。

做生意有个好处:

这次亏了,下次再赚回来。

房子卖便宜了没关系,下个项目多赚点就行。

但国际不一样,有些东西输了就是输了,没有下次机会。

普京为什么不能轻易妥协?

你以为他真的舍不得乌克兰那几块地?

不是的。

他怕的是一旦示弱,俄罗斯内部就会说:

“看,被美国人吓住了。”

这种时候,丢掉的不只是领土,可能是整个生涯,国家颜面。

泽连斯基也是一样。

如果他接受了让乌克兰割地的协议,那些失去家园的难民会怎么看他?

那些在前线拼命的士兵会怎么想?

可能直接就被自己人给赶下去了。

特朗普理解这些吗?

他可能会想:

给你们补偿金,给你们其他好处,这不就行了吗?

商人的世界很简单:

成本、收益、利润、亏损,一切都能用数字衡量。

但,很多东西是没法量化的。

什么叫爱国情怀?

什么叫民族尊严?

什么叫历史责任?

这些情感因素,特朗普根本不当回事。

这些在特朗普眼里可能都是“虚的”。

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些比钱重要得多。

中国,早就看透了这套把戏

中国见过太多这种情况了。

美国人总是以为自己是老大,什么问题都能快速摆平。

但现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

复杂的冲突需要的是智慧、耐心和各方的真诚合作,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商业手段。

美国,这是个年轻的国家。

历史才200多年,没什么包袱。

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旧的不行?那就换新的!”

这套在美国国内可能管用。

因为,美国本身就是个“推倒重建”出来的国家。

但问题是,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不是美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复杂的社会结构。

先看看伊拉克。

伊拉克是什么地方?

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几千年来各种民族、宗教、部落在这里混居。

这种复杂的社会,不是你想推倒就能推倒的。

更不是你想重建就能重建的。

现实中的社会不是乐高积木,而是像一棵千年古树。

你可以修剪枝叶,可以治疗病虫害。

但你不能说“这棵树长得不好看,砍了重新种一棵”。

因为这棵树有着深深的根系,连接着整个土壤结构,一旦砍掉,整个生态都会崩塌。

伊拉克就是这样。

萨达姆确实是有问题,但他同时是维持各派平衡。

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这些群体历史上就有矛盾。

萨达姆用铁腕手段压着,表面上看起来稳定。

美国人一看:

这不就是个坏人吗?

推翻了选个好的不就行了?

结果萨达姆一倒台,各派立马开始斗,陷入混乱。

为什么?

因为美国人,根本不理解这个社会的内在逻辑。

美国还有另一个迷信:制度移植。

美国人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民主制度是万能药,哪里有问题往哪里用。

伊拉克乱?

搞民主选举。

阿富汗落后?

建立民主。

利比亚独断?

推翻卡扎菲搞民主。

民主制度确实是好东西,但它需要土壤。

需要教育水平、法治传统、公民意识、经济基础。

这些东西不是一夜之间能培养出来的。

阿富汗是什么情况?

部落社会,识字率极低,经济基础薄弱,宗教保守。

在这种地方搞西式民主,就像在沙漠里种水稻,能成功才怪。

但美国人不管这些,他们觉得:

制度是万能的,只要建立了民主制度,一切问题都会自然解决。

而且,美国人做事喜欢立竿见影。

一个季度看业绩,四年换一届,什么都要快。

这种心理用在社会改造上,简直是灾难。

社会变革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中国的改革开放用了几十年,还在继续深化。

欧洲从封建社会到现代民主,用了几百年。

但美国人觉得,几年,几十年,就能把一个传统社会改造成现代民主国家。

伊拉克战争开始时,美国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会很快建立一个民主的伊拉克。”

阿富汗战争时也是这样:

“很快就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阿富汗。”

结果呢?

伊拉克打了8年,阿富汗打了20年。

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越来越复杂。

推翻很容易,几个月就能搞定。

但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可能需要几十年。

美国人总是低估建设的难度,高估自己的能力。

萨达姆政权确实垮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什么?

各种武装力量涌现,基础设施瘫痪,经济崩溃。

这时候美国人才发现:

原来破坏秩序很容易,但重建秩序难如登天。

塔利班被赶跑了,但阿富汗建设起来了吗?

没有。

美军撤退时的狼狈样子,全世界都看到了。

20年时间,几万亿美元,最后还是一地鸡毛。

所以当美国又开始吹嘘要“快速解决”俄乌问题时。

中国的反应是:

又来了,又是这套老把戏。

每一次,美国都说:

“这次不一样,这次我们有更好的计划。”

但结果总是一样的:

旧的秩序被破坏了,新的秩序建不起来,最后留下一地鸡毛给当地人收拾。

现在轮到俄乌问题了,特朗普又开始拍胸脯保证能快速解决。

但有了这么多前车之鉴,还有人会相信吗?

明天的谈判

俄乌冲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是北约东扩、是乌克兰的中立地位、是克里米亚和东部地区的归属、是双方的安全关切。

这些问题,哪一个是能通过一次谈判解决的?

但明天的谈判会触及这些核心问题吗?

难。

因为一旦触及,就没法继续演下去了。

双方的分歧太大,妥协空间很小。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这些问题,谈一些听起来重要但实际上无关痛痒的东西。

比如人道主义走廊、战俘交换、平民保护。

这些都是好事,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中国人讲究:

“治大国如烹小鲜”。

意思是处理复杂问题要慢慢来,不能急躁。

而美国人更喜欢“手术刀式”的解决方案——快准狠,立竿见影。

这两种思路哪种更有效?

从结果看,复杂的地缘问题往往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照顾各方关切,需要渐进式的调整。

想一蹴而就,往往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