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略
一个男人站在上海电影节的台上. 西装笔挺. 嘴里却说着最疯狂的话:"我要准备40亿."
台下一片哗然.
这个男人叫于冬. 博纳影业的掌门人.
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 博纳亏了快10个亿. 股价从15块跌到8块. 市值蒸发了一半.
可他还要砸40亿拍片子.
有人说他疯了. 有人说他在豪赌.
但熟悉于冬的人都知道. 这个东北汉子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
01
1999年. 于冬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小公司.
那时候民营电影公司还是稀罕物. 国有制片厂垄断一切. 他一个外来户, 能干什么?
发行.
最苦最累没人愿意干的活儿.
于冬带着几个人, 扛着胶片盒子全国跑. 火车站. 长途汽车. 有时候为了赶时间, 直接开车连夜赶路.
2003年拿到制片许可证那天. 于冬在办公室坐了一整夜.
没喝酒. 就这么坐着.
从代理商到制片方. 这一步, 他等了四年.
接下来的十几年. 博纳陆续投了不少片子. 有赚有赔. 在一众民营公司里不算突出.
直到2014年.
《智取威虎山》上映. 8. 83亿票房.
于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主旋律商业化.
02
说起主旋律电影. 大部分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说教和空洞.
于冬不这么想.
"革命先辈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为什么不能拍得好看?"
《湄公河行动》. 《红海行动》. 《中国机长》. 《长津湖》.
一部比一部火. 一部比一部赚钱.
《长津湖》57. 75亿票房. 中国电影票房冠军.
那段时间的于冬. 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媒体争相报道"主旋律之王". 投资人挥舞着支票想要合作. 连好莱坞都开始研究博纳的成功模式.
2022年8月. 博纳终于在深交所敲钟上市.
于冬站在台上. 手里拿着铜锣.
咣.
一声响. 十几年的努力有了回报.
03
但好景不长.
《长津湖之水门桥》之后. 博纳再没出过爆款.
《无名》投资3个亿. 票房9. 31亿. 看起来不错, 实际上刚刚回本.
《别叫我"赌神"》更惨. 4000多万票房. 豆瓣4. 9分. 血本无归.
最让人意外的是《少年时代》. 本来定档8月17日. 突然撤档. 到现在还没消息.
今年上半年. 博纳营收8. 5亿. 同比下降42%. 净亏损2. 65亿.
股价一路下跌. 从上市时的15块钱跌到现在的8块.
于冬坐在办公室里. 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红色数字.
抽了一支烟. 又一支.
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外面有人说. 博纳完了. 主旋律不行了. 于冬江郎才尽了.
04
6月的上海电影节. 于冬一口气公布了20部电影. 5部剧集.
《红海行动2》. 《智取威虎山前传》.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 《传说》.
还有刘烨再次出演毛主席的《建军大业》.
"我要准备40亿才能保证拍完."于冬在台上说得很平静.
台下记者们炸了锅.
40亿什么概念?博纳一年的营收也就20多亿.
有记者问:"万一票房不好怎么办?"
于冬笑了:"那就当我为中国电影交学费了."
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电影这行当. 十部片子能有一部爆款就是胜利.
《智取威虎山》之前. 博纳也赔过不少钱.
《建国大业》. 《十月围城》. 一部部试错. 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现在不过是又到了试错的时候.
博纳手里还有22亿现金. 足够支撑一段时间.
而且于冬看得很清楚. 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从来没有变过.
变的只是表达方式.
《长津湖》为什么能成功?不是因为它是主旋律. 而是因为它拍出了人性.
志愿军不是钢铁战士. 他们也会冷. 也会饿. 也会想家.
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战斗.
这就是最大的感动.
刘烨在《建军大业》里再次扮演毛主席.
有人问他会不会被定型为"伟人专业户".
刘烨说:"演毛主席是荣幸.但我不想被标签化.这次之后,短期内不会再演了."
很诚实的回答.
演员也是人. 也有自己的考虑.
于冬选角的时候. 更看重的是契合度.
"周恩来、朱德他们当年也是年轻人.用年轻演员演年轻的革命者,有什么不对?"
欧豪演叶挺. 刘昊然演粟裕. 马天宇演林彪.
争议很大. 但于冬坚持自己的选择.
"观众会用票房告诉我对不对."
博纳这次的赌注确实不小.
但于冬这一生, 赌过的局也不算少了.
从1999年的小公司到今天的上市企业. 从代理发行到制片投资. 从边缘人到行业领头羊.
哪一步不是赌?
真正的企业家, 不是稳坐钓鱼台的人, 而是敢于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人.
于冬是那个愿意为中国电影"交学费"的人, 是敢用40亿赌一个未来的掌门人.
但也是他, 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好故事永远不会过时.
真正的勇气, 不是不害怕失败, 而是明知道可能失败, 还要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