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东还有大雷没爆,特朗普和普京都在行动,美政客:让中国去平事

火未燃尽,烟已蔓延。中东局势再度紧绷,一场可能引发区域性大爆炸的冲突正处在临界点。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突袭

火未燃尽,烟已蔓延。

中东局势再度紧绷,一场可能引发区域性大爆炸的冲突正处在临界点。

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突袭,目标直指核设施和军事高层。

美国、俄罗斯、中国三方接连表态,各自展开外交行动。

普京还给特朗普打了个电话,讨论的不是乌克兰,而是伊朗。

没想到美国内部出现了另一种声音:让中国去平事,只有中国能解决问题。

中东的这颗大雷还没爆,但很多人都已经听到雷声滚滚了。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代号为 “狮子的力量” 的大规模袭击。

目标包括德黑兰南部的导弹工厂、伊斯法罕核研究中心以及库姆周边的防空阵地。

根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方出动的并不仅是战斗机,还有隐形无人机和远程精确制导弹药。

伊朗国防部随后证实,伊朗有多名高级军事指挥官在袭击中死亡,包括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

这是一次典型的“斩首+瘫痪”作战模式。

更敏感的是,有报道称伊朗已接近 “核门槛” 状态,拥有约 275 公斤纯度为 60% 的浓缩铀,离武器级浓度并不遥远。

这让以色列下定决心,要在“窗口期”关闭前采取行动。

以色列突袭伊朗之后,美国政府的反应十分含糊。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当地时间 6 月 12 日表示,美国没有参与或协助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

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 13 日承认美国事先知道以色列将袭击伊朗,还称以色列在袭击中使用了美国武器,后续还会使用更多。

鲁比奥更是在第一时间警告德黑兰:不要报复美军在中东的驻军。

特朗普的表态更是“多面派”。

在面对媒体时,他夸赞以色列“打得好”,并称美方提供了关键装备支持。

另一方面又在其自创的社交媒体 “真相社交” 上发文称 “美国与今晚针对伊朗的袭击毫无关系”,

还表示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达成协议,结束这场血腥的冲突”。

6月14日早晨,俄罗斯总统普京主动拨通了特朗普的电话。

这一天,是特朗普的79岁生日,也是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纪念日。

通话持续约50分钟,重点没谈俄乌冲突,聊得更多的是中东问题。

克里姆林宫方面的通报透露,普京在通话中表达了明显的不满。

克里姆林宫表态:“俄罗斯和美国总统的特点是,尽管形势如此复杂,但他们不排除重返伊朗核计划谈判轨道的可能性。”

此前,普京曾就伊朗核问题与以色列和伊朗领导人分别通话,试图缓和局势。

有报道表明普京和特朗普双方都认为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应该结束,特朗普表示美国谈判代表愿与伊朗就核问题恢复谈判。

普京跟特朗普这通电话不仅是祝贺,更像是一场外交。

俄罗斯试图在伊核谈判中充当平衡者,如今却发现自己被“晾在一边”。

面对突袭,伊朗采取了一定的报复行动,但并未全面还击。

伊斯兰革命卫队向以色列南部发射多枚导弹和无人机。

目前最具威慑力的手段,是掌控霍尔木兹海峡。

这条海峡每天承载全球近20%的原油运输。伊朗正在认真考虑是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一旦伊朗动用“封锁牌”,将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这是一张不动声色的王牌,一旦出手,将把冲突推向另一个层级。

6月初,伊朗外长紧急约见中国驻伊大使,重提中伊协议,并为总统访华进行预热。

德黑兰释放出清晰信号:希望中国在外交层面为伊朗“争取喘息空间”。

这说明伊朗又重新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等东方国家身上。

之后王毅外长分别与伊朗和以色列外长通话,立场强硬,措辞清晰。

明确谴责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权等行为,支持伊朗维护自身权益。

反对以色列武力袭击伊朗,敦促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中方在联合国场合明确反对袭击核设施,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此外上合组织也罕见地发布声明,直接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没想到美国内部出现了一种声音:让中国去平事,只有中国能解决问题。

6 月 13 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州长、哈里斯竞选时的搭档沃尔兹公开表示,只有具有道德权威的中立行为体,才有可能促成和谈,美国显然不符合标准,只有中国才行。

他提到美国在中东不被视为中立行为体,而中国没有深度介入中东军事冲突,具有 “外交中立” 的优势,所以美方难以单独调解当前局势,应邀请中国参与。

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争议。

沃尔兹的言论引起了一些美国保守派的愤怒,《纽约邮报》发文称沃尔兹与中国关系密切,福克斯新闻攻击沃尔兹助长中国影响,一些美国保守派支持者在社交媒体上批评沃尔兹,认为他试图借中东局势拉高中国影响力。

中方过去一年推动沙特与伊朗建交的成功经验,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中国正在成为中东稳定机制的重要一环。

以伊冲突背后不仅仅是导弹与防空的较量。

它撬动的是核扩散的红线、地区秩序的平衡,还有大国战略的多边博弈。

普京在尝试斡旋,特朗普态度矛盾。

中国则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中东地区逐步确立更重要的外交影响力。

当前局势虽未全面爆发,但雷已经埋好。

拆不拆,由谁拆,怎么拆,这将决定中东未来五年的走向。

当前全球秩序逐渐向多极竞争阶段发展,中东地区的局势不再由美国完全主导。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在以伊冲突问题上的应对也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不再能像过去那样独断专行。

这时候,谁能稳住局势,谁才是最厉害的。

那我们中国要怎么才能帮助伊以解决问题呢,这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