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装对一台电脑很重要:酷睿 Ultra 5 230F与锐龙 5 9500F怎么选?

当 996 的疲惫与奔波在按下台式机开机键的那一刻,像是被卸下盔甲一样,在一块大尺寸显示器的台式电脑前,屏幕所具象化的并

当 996 的疲惫与奔波在按下台式机开机键的那一刻,像是被卸下盔甲一样,在一块大尺寸显示器的台式电脑前,屏幕所具象化的并非虚构的世界里,我们在游戏中暂时抽离,获得短暂的纯粹刺激;在热爱的创作中找到同频,发现自我价值和调节情绪……

游戏、创作学习……一台电脑,既是工作的利器,也是我们生活的快乐自留地,正因如此,「装对一台电脑」,非常重要。

装对一台电脑的第一步,是选择一颗适合自己的处理器

装对一台电脑的第一步,显然是选对处理器。处理器映射的是,用这台主机可以做什么、不必要做什么,考虑到边际效应,花指数级的成本来榨取那最后 30% 甚至 20% 的性能并不适合非发烧友。再考虑到市场行情,价格大幅下调的入门神U酷睿 Ultra 5 230F,和首发不久的 AMD 锐龙 5 9500F,就是理性之下为数不多的合理选项了。

这一对市场自动匹配的对手虽然定位相同,但设计哲学却有着不同的思路。

锐龙 5 9500F 提供了 6 个对等的 Zen 5 高性能核心(6C/12T)。而酷睿 Ultra 5 230F 则采用了英特尔的异构混合架构,6 个性能核(P-Core)与 4 个能效核(E-Core)组合,共 10 核 10 线程。锐龙 5 9500F 对称式设计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完美利用所有线程来加速纯粹的多核应用(如某些渲染或编译任务),理论吞吐量非常可观。而酷睿 Ultra 5 230F 的设计思路在于,整个芯片由计算模块、GPU模块、SoC模块、I/O模块、填充模块组成,大幅优化处理器的灵活性与扩展性,而P-Core(Lion Cove)和 E-Core(Skymont)集群交替布局,不仅让热量的分布变得更均匀以助于散热,同时还满足高性能、多任务的数据处理;加之全新的时钟控制,在提高效率之余减少处理器对电压和频率的依赖,从而使得性能进一步提升,在复杂的现代日常使用场景下,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更出色的前台响应。

制程方面,酷睿 Ultra 5 230F 基于台积电 3nm 的 N3B 工艺打造,相比锐龙 5 9500F 所基于的台积电 4nm 工艺更为先进,也直接带来了更高的晶体管密度和更优的能效比,配合异构架构实现了「高频低耗」,这也是它作为英特尔新一代产品的根本优势。

锐龙 5 9500F 拥有一个巨大的 32MB 共享 L3 缓存,酷睿 Ultra 5 230F 的优势则是高达 22MB 的超大 L2 缓存。更大的 L3 缓存能够有效减少 CPU 对速度更慢的系统内存的访问需求,在许多大型游戏中,这通常能直接转化为更高的平均帧数和更强的「瓶颈」缓解能力。而 L2 缓存拥有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带宽,更大的 L2 缓存意味着更多关键的「热数据」能被存储在这个速度极快的专属区域,直接降低性能核(P-Core)的访问延迟。这在一些需要快速响应的电竞游戏或特定生产力场景中,往往能带来更出色的瞬时表现。

此外,酷睿 Ultra 5 230F 的内存控制器原生便支持高达 6400 MT/s 的频率,并且通过 XMP 技术与对 CUDIMM 内存的良好支持,可以轻松将频率超至 8400 MT/s 甚至更高,为追求极致性能的玩家提供了广阔的超频空间。其高达 256GB 的最大内存容量支持,也为未来应对大内存需求的创意工作负载留足了冗余。反观锐龙 5 9500F,其原生内存支持规格为 5600 MT/s,对于高频内存的整体兼容性与支持度,相比英特尔平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两款处理器都没有 iGPU,但酷睿 Ultra 5 230F 原生集成了拥有 19 TOPS 算力的 NPU。这意味着,后者可以在不占用 CPU 和 GPU 资源的前提下,高效、低功耗地处理日益增多的 AI 任务(如 AI 绘画、本地大模型),并为用户带来数据不上云的绝对隐私安全。

游戏比对测试

CPU 到底行不行,最直接的考验,就是在真实的游戏里碰一碰。对于这两套处理器,我特地找来酷睿 Ultra 5 230F + 微星 B860M Gaming Plus Wi-Fi,和锐龙 5 9500F + 微星 B850M Gaming Plus Wi-Fi进行比对。

英特尔平台具体配置:

处理器:Intel Core Ultra 5 230F

主板:微星 B860M Gaming Plus Wi-Fi

显卡:RTX5070

内存:金士顿 24GB × 2 DDR5 5800MT/s(超频8400MT/s)

硬盘:三星 990 EVO PLUS 2TB

AMD 平台具体配置:

处理器:AMD 锐龙5 9500F

主板:微星 B850M Gaming Plus Wi-Fi

显卡:RTX5070

内存:金士顿 24GB × 2 DDR5 5800MT/s

硬盘:三星 990 EVO PLUS 2TB

游戏性能测试方面,均采用了 2K 分辨率下的游戏帧数,毕竟这套组合应对大部分高画质高分辨率的游戏都有足够冗余的性能,而且显然比 1080P 更具参考价值,也更能代表大多数玩家真实的游戏环境。

通过测试 5 款主流 3A 与网络游戏,除了在「地平线 5」中略弱于对手外,在其余 3 款游戏测试中,它都取得了领先。酷睿 Ultra 5 230F 这一表现能带来更足的安全感,尤其是在 FPS 游戏「CS2」和「三角洲行动」中,它的领先幅度都接近 10 帧,得益于酷睿 Ultra 5 230F 可以在 Bios 中开启 Intel 的 XMP 技术,将内存频率从 6000MHz 轻松拉到 8400MHz游戏的平均帧会有显著的提升,这意味着在激烈的对战中,能获得更稳定、更丝滑的画面。

像「三角洲行动」这样基于最新游戏引擎 UE5 打造的次世代大作,其底层的任务负载模型,已经与过去严重依赖单核性能的游戏截然不同。它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需要并行处理大量物理演算、AI 行为、实时光影和网络数据交换的多线程应用程序。而酷睿 Ultra 5 230F 的异构混合架构,正是为高效处理此类复杂负载而设计的:P-Core(性能核)加上 22MB 超大 L2 缓存,用以处理最核心的渲染,确保画面流畅; E-Core(能效核)则接管反作弊程序、语音聊天、系统服务等所有「背景」任务。

当然,功耗与温度也是衡量体验感受的重要一环。得益于 3nm 制程与混合架构的能效优势,酷睿 Ultra 5 230F 在几款游戏中的平均功耗仅为 55W 左右,温度也始终保持约 40℃ 的「冷静」的范围内,带来更持久的稳定性能释放。相比之下,锐龙 5 9500F虽然有功耗墙的限制,但其架构导致的积热问题依然存在,功耗几乎来到 65W 以上,游戏温度也高出平均 12 度。

创作学习比对测试

和前面三角洲类似,在应对创作学习方面,这种“主要+ 辅助”的完美搭配,在专业的生产力测试中一样得以印证。酷睿 Ultra 7 230F 会直接推高创意创作类的生产工具的上限,比如 Adobe 全家桶这类图形设计和视频后期工具,反映在像 Cinebench、3D Mark 和 Blender 的测试中就是分数的全面提升,酷睿 Ultra 5 230F 的多核成绩都凭借其更多数量,几乎都领先于锐龙 5 9500F。

特别是在 R24 的跑分中,经过反复多次测试,相比后者拉开有 22% 左右的差距。

虽然单论单核成绩的话,其实两颗 CPU 的性能非常接近,而AMD 全力强化「代际差异」的结果依旧是偏科,在生产力领域还有很长的路程才能赶追上来。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一台「对的电脑」,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目前,酷睿 Ultra 5 230F 和 锐龙5 9500F在千元级这价位段上,英特尔这款处理器的表现无论是游戏性能还是多核的处理能力都更显全面,而且对软件的优化和后续拓展升级会更优一些;而假设你的需求只是用于游戏体验,且非常纠结于性价比,那可能便宜近百元的锐龙5 9500F 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吧。

看完全文,你应该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