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撤销的乡,街道、菜市场、车站俱全就是没有赶集

参观完韦厥墓后返回双罗圩正值下雨,索性就在圩上逗留,雨停后在逛一圈双罗圩,听当地人说以前双罗圩是个乡,不知为何乡撤销。几

参观完韦厥墓后返回双罗圩正值下雨,索性就在圩上逗留,雨停后在逛一圈双罗圩,听当地人说以前双罗圩是个乡,不知为何乡撤销。几十年前双罗圩还赶集,近十年人们都到塘红或者三里去赶集,没人来双罗圩最后只能撤销。拥有上千年历史底蕴的双罗圩,双罗乡撤销变成村感觉挺可惜的。

双罗乡的场镇驻地万寿圩,位于东部,距离县城29公里,度娘上查找到的资料,1953年由旧罗街和新罗街合并而得名双罗乡。双罗乡的前身万寿乡,其历史非常的悠久,当代澄州刺史韦厥被唐王封为“万寿王”,死后安葬在山上,山下则是韦厥后裔的守墓人。山脚下的守墓人繁衍至宋代逐步成圩而起名万寿圩,万寿圩上千年历史的依据则是山上的韦厥墓。

明朝洪武年间,罗姓人家在距离万寿圩不足一公里的地方落业后建罗家街,清朝同治年间罗家人再建一条罗家街称为新罗家街,简称新罗街,因此就有新旧两条街。民国初期设万寿乡,新旧两街归万寿乡管,管那也只是行政区域上的管辖,但实权并没能管到新街罗街。新旧罗街是罗姓人家的资产,罗姓人家毕竟是当地豪绅,更有私人武装,县长委任的万寿乡乡长想管又没能力管而感到无奈。

民国8年(1919)罗家人上参提议将新旧两圩合并设乡,新旧两条罗街距离万寿圩这么近,要是再设个新的乡明显不合理,万寿乡乡长极力反对下新乡没能得逞,不过也给万寿乡和罗家人带来极深的恩怨。万寿乡是官方,新旧两街是罗家人修建,收地租那是罗家人的事,但万寿乡毕竟是代表官府,不让他分一杯羹也过不去。

官府与新旧两圩冲突最激烈的是上世纪的40年代,县府下令每个乡都要办公学,万寿乡为凑齐办学资金而强行在新旧两街强行收摊主,导致新旧两街的豪绅和商人跟万寿乡官府对峙。新旧两街的豪绅和商人直接拉出自家的安保队跟乡公所的团丁对干,双方各有死伤,要是没有县里出面,恐怕地方豪绅跟万寿乡官府还在为利益而兵锐相见,尸横遍野。

解放后新旧罗街和万寿乡仍旧保持对峙状态,新政权成立后本想解决万寿乡与新旧罗街常年对峙问题,只不过新中国成立初期地方政权不稳定,土匪猖獗而搁置。1950年5月,自称上林县国民县长的李扬威带领300人的土匪抢劫万寿乡粮仓18万斤粮食,并杀害地方革命群众多人。解放军旅顺部队32大队闻讯赶来万寿乡,在三里区民兵的配合下击垮土匪,并将匪首李扬威抓获伏法。

若是没有土匪的光顾,想来万寿乡与新旧两街的矛盾都没能解决好。新旧两街的豪绅和商人担心新政权成立后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而跟土匪勾结,土匪彻底歼灭后地主恶霸、土匪,还有跟土匪有密切往来的人遭到清算,这么清算总算把新旧两街和万寿乡的恩怨给捋清。1953年新罗街和旧罗街合并设双罗乡,万寿乡则被撤销。万寿这两个字是封建社会遗留下的腐朽名字,在新社会环境下固然不能用,最后就被双罗乡给取代,近千年的万寿圩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1958年双罗乡并入三里乡设三里公社,1962年三里公社析出双罗公社,隶属上林县的三里区。1968年双罗公社撤销并入三里公社,至此双罗就再也没有乡镇级单位建制,留下的只是双罗村。当然,双罗村毕竟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已形成街圩,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仍旧保留赶集。本世纪初随着人口流失严重,加上村民的交通工具普及率提高,很多村民都喜欢到大地方去赶集,双罗圩就此冷清,双罗圩也仅是地名再也没有赶集了。

双罗圩尽管没有赶集,但街上还有的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或许没有像大地方的方便,但来到双罗圩,下馆子吃饭还是有的。趁着下雨无法行走,索性就在双罗圩车站附近吃一碗粉,消费8元,算是给双罗圩的商贸交易贡献点绵薄之力。双罗圩,上千年历史底蕴的街圩为何就不能保留乡镇级建制,最后并入仅有几百年历史的南丹卫故地三里镇,确实让人不理解,如果有可能,未来双罗是否还恢复乡镇级建制确实带有很多的可能。茶后文,谢谢阅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