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芋头烧牛肉:江西人的“白月光”一锅端

下班拎回一只圆滚滚的芋头,表皮沾着泥,像刚下山的小胖子。戴上一次性手套开削——千万别裸奔,痒起来能把人逼成钢琴家。切厚片

下班拎回一只圆滚滚的芋头,表皮沾着泥,像刚下山的小胖子。戴上一次性手套开削——千万别裸奔,痒起来能把人逼成钢琴家。切厚片,丢进高压锅,只盖清水,让它先蒸个桑拿。8分钟,足够它从硬汉变成软糯“小奶狗”,筷子一戳即穿,边缘还冒星星点点的白砂,是芋头在偷偷融化。

牛肉选带点筋的腿心肉,逆纹切薄片,越薄越会“骗人”。生抽、胡椒粉、姜丝、红薯淀粉,最后封一层油,抓到手发酸,静置10分钟,让纤维先做个精油SPA。有人爱用苏打粉,我嫌味道“化学”,红薯粉才是天然嫩肉黑科技。

蒜拍碎,小米椒切圈,葱花分两段,绿白各就各位。锅烧热,油滑锅,牛肉下锅“呲啦”一声,粉褐瞬间转色,肉还没完全断生就盛出——留一点“生”给后面的芋头汤。底油爆香蒜粒+小米辣,辣味像小鞭炮炸开,倒入压好的芋头连汤,汤汁奶白里飘着芋泥小星星。

辣椒粉、生抽、蚝油排队跳水,汤立刻染成江西红。牛肉回锅,小火咕嘟5分钟,汤汁越来越稠,像给芋头穿件丝绒西装。撒一把葱白,再煮20秒关火,绿点红汤,颜值直接锁死。

端锅上桌,先别急着吃肉,舀一勺汤浇米饭,米粒瞬间裹上芋泥+辣油,亮到发光。第一口先吃芋头,软糯到能在舌尖“写字”;第二口牛肉,嫩里带筋,像给牙齿做拉伸;第三口汤泡饭,辣、鲜、甜层层叠进,一碗接一碗,锅巴都刮干净才肯放筷子。

小时候只有中秋前后才能吃到,奶奶用柴火灶,芋头是自家地里挖的,牛肉是赶集称的“边边角角”。现在城里小锅也能复刻,味道一样,只是少了灶膛里“噼啪”的柴火声。没关系,把空调关了,开抽油烟机最大档,听风声呼呼,也算给记忆配个白噪音。

空锅见底,摸着鼓起的肚子,忽然想给老家打电话:妈,今年芋头丰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