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新四军在广德的抗日斗争

王业沁第1803期皖南事变后,抗日进步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加紧密地依靠广大民众的团结,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新四军深
王业沁第1803期

皖南事变后,抗日进步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加紧密地依靠广大民众的团结,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新四军深入敌后,在苏浙皖边区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战胜重重困难,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为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日军把攻击目标重点对付国民党改变为对付共产党,把在中国的侵略军75%,1942年63%,以及伪军的全部兵力,集中到解放区战场上来,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1943年9月底,日军为了扩大占领区,确保其在京沪杭的战略地位,掠夺苏浙皖边区的丰富资源,调集第六十、六十一、七十3个师团2万余人,从9月30日起,兵分三路,从皖南、苏南、浙西3个方向向苏浙皖边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其中进攻苏南一路的日军只有两个联队约4000余人;而驻守在广德、郎溪、宣城一带的国民党军队有五十二师、一九二师、挺进军、忠义救国军、江苏保安团第九旅共15个团,总兵力四倍于敌,但是他们奉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命令,采取“宁可让予敌寇,不可让于匪军”的反共方针,不战而逃,撤至天目山地区。日军长驱直入,3日内进击200余里,相继占领溧阳、郎溪、广德、宣城等4座县城,控制了宣长公路以北广大地区。

为了牵制敌人,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1943年11月,新四军十六旅尾随敌后,挺进郎溪、广德北部地区,创建了郎广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十六旅是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部队,其前身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由南方闽粤浙赣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1939年11月,第一、第二支队在苏南溧水西村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1940年1月,江南指挥部决定恢复组建新的第二支队,罗忠毅任司令员,廖海涛任副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新的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新军部建立后,将活动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苏南新四军部队统一改编为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罗忠毅任参谋长。

1941年3月4日,新的第二支队改编为第六师十六旅,罗忠毅兼任旅长、廖海涛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辖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团和独立二团。同年11月28日,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在塘马事变中壮烈牺牲。四十八团损失惨重,番号被撤销。谭震林兼任十六旅旅长,钟国楚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开荆任参谋长。1943年1月13日,王必成率一师二旅四团及教导队等部渡江南下,抵达溧水佳山与十六旅会师,合编为十六旅。王必成任旅长,江渭清任政委,张开荆任参谋长,魏天禄任政治部主任。原十六团番号不变,原十八旅五十一团拨给十六旅领导,仍称五十一团;原二旅四团改编为十六旅四十八团。二旅四团是一支勇猛顽强的部队,其前身是新四军第一支队的第二团。在抗击日军,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立下了战功。尤其是1939年11月9日贺甲村战斗,以二团为主,新六团丹阳独立支队配合,血战26个小时,全歼日军武村中队长以下168人,无一漏网。苏南人们亲昵称之为“老虎团”。

抗战时期的王必成

1943年9月底,日军为扩大占领区,确保其在京沪杭的战略地位,掠夺苏浙皖边区的丰富资源,调集第六十、六十一、七十3个师团2万余人,从9月30日起,分兵三路,从皖南、苏南、浙西3个方向向苏浙皖边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其中进攻苏南一段的日军只有两个联队约4000人;而驻守在广德、郎溪、宣城一带的国民党军队有第五十二师、一九二师、挺进军、忠救军、江苏保安团第九旅共15个团,总兵力四倍于敌,但他们奉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命令,采取“宁可让予敌寇,不可让予匪军”的反共方针,不战而逃,撤至天目山地区。日军长驱直入,3日内进击200余里,相继占领溧阳、郎溪、广德、宣城4座县城,控制了宣长公路以北广大地区。

日军侵占广德后,先后在县城、门口塘、誓节渡、山关岭等地建立据点,组织维持会,委任伪县长,颁发“良民证”,实行伪化统治。同时,在伪化区内开设赌场和“慰安所”等,供日军使用。

针对日军在苏浙皖边区发动的进攻,新四军十六旅针锋相对,采取“敌进我退”的方针,派四十八团尾敌南进,收复失地,扩大抗日根据地。10月上旬,十六旅首先收复了溧阳、溧水地区;11月初,王必成率十六旅特务营和四十八团,经高淳进入郎溪,再向东到达广北地区,先后进行了侯村、芦塘、泉村、砖桥等9次战斗,特别是芦塘一仗,消灭了国民党顽军第二纵队司令部及所辖的1个团,俘敌数百名,缴获大批武器及迫击炮弹400余发,山地炮弹2000余发,高射机枪子弹1000余发,机、步枪子弹10万余发。同时,夺取了青松岭弹药库,缴获子弹40余万发、炮弹1000余发。11月8日,十六旅四十六团在政委丁麟掌的指挥下,与窜犯到郎溪境内上下白塔的江苏保安团激战,俘顽军400余人,击毙2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4挺,手枪37支,步枪600余支,六O炮12门,取得了上下白塔战斗额胜利。11月底,十六旅先后解放宣长公路以北的郎溪、广德广大农村,打破了日军伪化和控制这一地区的计划,开辟了郎广抗日根据地。

同年底,新四军十六旅政委江渭清率部到广德与王必成会合。苏皖区党委、新四军十六旅旅部、苏南行署由溧水南移至广德北砖桥、杭村、流洞等地。

王必成与江渭清等合影

自1944年起,新四军十六旅在广北杜家坟、水东岕、韩家巷、云门寺等地办起多个小型军工厂,如兵工厂、被服厂、印钞厂、印刷厂等。部队利用兵工厂自己试制手榴弹和部分炮弹,维修枪炮等。各团都有一个相当规模的被服厂,统一缝制子弹袋、军服、蚊帐等。印钞厂负责印制发行抗币。印制厂负责印制《火线报》、《烽火台》、《苏南报》等报纸和抗日宣传材料。十六旅还在砖桥保安寺组建了一所后方野战医院, 这是取药的窗口从各团抽调一批医务人员,专门担任抢救医护伤员的任务。部队还动员干部战士开展生产自给活动,开荒种菜、养猪、喂鸡等,这即密切了军民关系,又改善了部队生活。

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

(一)发展党的组织

郎广地区的党组织,在1943年上半遭到严重破坏。新四军十六旅进入郎广,同坚持秘密斗争的广郎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后,立即派出大量干部深入各地,在纸业工人、贫苦农民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43年12月分别成立了中共广德县委,书记石坚;中共郎溪县委,书记周嘉琳。

1944年1月20日至2月7日,苏皖区党委在广德上保村等地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苏南地区划为4个地委和行政分区,其中以广郎为中心成立苏南四地委(即广郎地委)和第四行政分区(即广郎分区),四十八团政委罗维道兼任地委书记,刘烈人为专员,四十八团团长刘别生兼任军分区司令。下辖广德、郎溪、南、长兴4个县。苏晥区党委和新四军十六旅调了大批干部到郎广地区担任领导工作。1944年3月,郎广地区党的组织进一步得到发展,广德县建立了3个区委,郎溪县建立了4个区委。到1944年底,郎广地区的党员由新四军十六旅来之前的89人发展到560人。其中广德县有23个支部,292名党员,郎溪县有26个支部,268名党员。

(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4年春,苏晥区党委提出,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强和适当改选民主政权机构,开展民主运动,加强政府各项 工作的建设。1月,广德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杭村水东岕成立,许道珍任县长,政府下设秘书室、财政科、军事科、货管局、财税科、政宣队、警司连等机构。不久,又建立了3个区级抗日民主政权(一区;杭村、流洞;二区:山北;三区:白水)和16个乡级政权,广德北乡大部分地区成为抗日根据地。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中,各地贯彻党中央制定的“三三制”原则,县区级政权负责人由新四军委派,绝大多数是党员;部分乡长和绝大多数村长由选民直接选举;新担任的乡、村长,有的是党员或群众组织中的骨 干,也有留用的旧职人员。这样既有利于民主参政,也有利于局势的稳定。

第二次反顽战役的胜利,开辟了包括广南在内的浙西地区。为了加强新开辟地区的工作,1945年4月,成立中共浙西区党委和浙西行政公署。下设天(目山)北地委和专署,天(目山)东地委和专署,杭嘉工委和专署。苏皖区党委改为苏南区党委。同月,中共广南县委和广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陈坞村成立,李华楷任书记兼县长。属天(目山)北地委和专署领导。原广德县改为广北县。广南县相继建立了卢村、柏垫、苏村3个区抗日民主政府和15个乡级政权。以花鼓和东亭两个乡中队为基础,成立了广南县第一、第二两个游记连。8月,广南地方武装发展到200余人,组建了独立营,阮维良任营长,下设4个连。

(三)壮大地方武装

1943年底,郎广游击队在广德北乡与新四军十六旅会合后,扩编为郎广游击大队,有两个排40余人,龚铁(又名谢振国)、阮维良分别任正副大队长。1944年5月,郎广游击大队发展到200余人,整编为第一、第三两个中队,大队长阮维良,教导员张羽。同年7月,郎广游击大队撤销,两个中队分别编入郎溪、广德两县警卫连和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随着区乡两级政权的建立,抗日自卫武装和民兵组织也迅速发展,陆续建立了区大队和乡中队。郎溪县民兵有8个中队1000余人。广德最早建立的杭村乡中队有20余人。流洞乡中队开始只有5人,以后发展到40余人,改编为流洞区警卫连。花鼓乡是郎溪县委书记周嘉琳于1943年冬派胡金保等人开辟的。他们袭击了国民党忠救军清乡队,缴枪12支。根据《苏南行政区各县抗日自卫队组织暂行条例》的规定,1944年10月,郎溪、广德分别成立了县总队。张羽任广德县总队队长。

刘别生烈士,系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团长,1945年在天目山反顽战役中牺牲

1943年12月,十六旅四十八团一部,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袭击流洞大王村日伪军,歼敌11人,活捉19人,缴长短枪52支。山北乡4名游击队员,承夜摸进门口塘日军据点,缴步枪4支,吓得日伪军躲在山上冻了一夜。1944年8月15日,日伪军60多人从广德县城窜到开化乡等“扫荡”。县警卫连会同流洞、开化等乡中队,立即组织阻击,迫使敌人丢下抢劫的粮食等物,仓皇逃回广德县城。地方游击队主动出击,敌人白天只好住在碉堡里,夜里分小股到城郊残害老百姓。游击队抓住时机。伏击敌人。1945年5月的一个晚上,西湖乡游击队埋伏在县城日军据点附近的王山冲,用“蒙猫”的办法,活捉日军5人,缴手枪1支,其中还有一个叫孟其斯田的“小太星”。

做好统战工作

为了巩固郎广抗日根据地,按照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新四军十六旅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做好地方士绅、开明地主、帮会头子,以及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敌。

1944年10月10日,新四军十六旅政委江渭清、旅长王必成亲自主持有150人参加的苏南各界人士座谈会,介绍了当前的抗日形势,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号召各界层人士,顾全大局,携手抗敌。参加座谈会的原国民党广德县党部委员宁自超和士绅黄肇宗深为感动,先后在会上发言,表示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赞扬新四军民主、抗日、救国精神,痛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还揭露了国民党不民主、不团结、腐败无能的事实。对一些国民党的地方军政人员,新四军提出“身在曹营心在汉”“地方人不坏地方事”“当汉奸没有好下场”等鼓动人心的语言,真诚地去渲染教育争取他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民党花鼓乡乡长主动辞职回家后,从未向国民党提供新四军和地方党组织的情况。国民党郎溪县水鸣乡的一名班长,经常为新四军和地方党组织递送情报,有时自己不便,就叫其妻传送;他还利用关系,为地方游击队购买长短枪各2支。在教育争取大多数的同时,对投敌反共、顽固不化、罪大恶极、经教育又不改悔的汉奸坚决镇压。1944年1月,新四军由地方游击队配合,在郎溪处决了残害人民的刽子手、汉奸黄道开、匪首王兆武。

开展“增资”“双减”斗争

广德盛产毛竹,以毛竹为原料生产草纸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嫩竹砍下山,用石灰在麻塘浸泡,碾麻制浆,端莲,炕表,嗮纸,打捆等等工序,用工较多。品种也多,有三六裱、炕裱、包装纸、黄表纸、牛皮纸等等,据统计,1936年,全县共有纸槽2000多架,工人10000余名,年产草纸20 万担。

这是纸工在用帘子担纸

根据《苏南行政区工人救国会暂行组织条例》的规定,1944年2月,60多名纸工代表在云门寺召开纸工大会,正式成立了广德县纸业工人救国会,李国章任会长,委员有喻学义、邓邦富等7人。各区、乡、保也相继建立了纸工会,广泛发动纸业工人开展“增资”斗争。在一区区委书记陈斐(女)领导下,曾举行罢工停槽一个多月的斗争,1945年5月,许道珍召集广德大小北乡的纸槽老板,与们面对面的进行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第一次增资斗争后,每担纸价由700元(旧币,下同)增加到1300元,每担工资由55元增加到86——95元;第二次增资斗争又由每担纸价1300元增加到4000元,每担平均工资由90元,增加到230元。大大提高了纸业工人的抗日救国的政治觉悟,壮大了纸业工会队伍,加入救国会的纸槽由47架,扩大到139架,会员增加到360多名。

成立农民救国会,开展“双减”(减租、减息)斗争。在广德北乡,逐步建立以贫苦农民为主体的区、乡、村(保)的“农救会”,发动农民斗争地主,实行“二五”减租,“二八”交粮,取得一定成绩。据流洞、开化(即现在的流洞社区、彭村社区)两乡已组成的十个保的农救会中,仅杨公、独山两个保,1943年秋收中换约133张,得到减租的农民132户,减租田2940亩,减租稻109528斤(天平秤),取消了18两大秤的额外剥削,计稻43317.5斤,由于当年受灾,经过斗争,业佃户再减租31413.5斤,共184259斤,从而逐步减轻了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痛苦,不断增加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这些举措,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开展抗日反顽斗争

1943年11月新四军十六旅收复广郎宣长公路以北农村地区,旅部从苏南移驻广德北乡砖桥一带。四十八团在团长刘别生的带领下随旅部同时到达广德。

1944年3月29日,日军由芜湖调集4000余人扫荡广郎地区。3月29日上午9时许,驻门口塘据点的日军南浦旅团小林中队一百余名日寇和一个三百多人的伪军大队,带着一门九二步兵炮,经千口、寒冬岭、水东岕又来到杭村一带“扫荡”。四十八团侦察员查获此情后,团长刘别生立即电话报告王必成旅长,同时命令三营迅速出击,猛插杭村西南的慈姑山,实行正面攻击,同时截断敌人的退路。他亲自指挥一营抢占杭村东南的木鱼山高地,从侧翼打击敌人。

下午一时许,数百名日伪军正沿着山下的大路稀稀啦啦地往南走。日军耀武扬威。走在队伍前面的一部分伪军,枪上还挂着抢来的鸡和其他财物。九连已埋伏在山上的树林中。郑大方教导员率七连士气高昂准备痛击日伪军。一营也占领了木鱼山的高地。大部分敌人走进我军伏击圈后,只听徐超营长一声令下:“打!”步枪、机枪同时齐发,以密集的火力射向敌人,打得日伪军哇哇乱叫。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之时,饶惠潭副团长带领机炮连的一个排从温塘赶来参战。在三营地督战的王必成旅长用望远镜观察敌人,发现有大炮。就对排长戴文辉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就是要用小炮打他们的大炮。只准打三发炮弹。”随着王旅长的一起令下,第一发炮弹立即落在敌人九二步兵炮附近爆炸。紧接着打出第二发炮弹,击中了驮炮弹和拉炮的几匹战马。有的马被打死,有的马受惊后狂蹦乱跳。那门九二步兵炮已陷在小道旁边动弹不得。敌人慌了手脚,乱成一团。

王旅长当即命令部队冲锋。徐起率九连从山上往下压,郑大方率七连沿山沟刺向敌人。刘别生团长也指挥一营从木鱼山高地冲杀下来,配合三营夹击敌人。敌人被冲得七零八落,几乎全部被压在公路以西的一块麦地里。郑大方挥起驳壳枪高呼:“为人民立功,冲啊!”带领一个排冲在最前面。他连续击毙数名敌人后,冲进敌阵同敌人展开格斗,不幸身负重伤,因流血过多来不及抢救,壮烈牺牲。日伪军丢下70多具尸体,放弃九二步兵炮仓皇逃向门口塘据点。

新四军与日军顽强斗争,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与日军相互勾结,夹攻新四军与地方武装:

1944年3月11日,国民党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直属第二挺进第五团数百人,与从广德出发“扫荡”的三路日军,同时向新四军广德花鼓乡中队进攻;

1944年6月2日,日军集中2000余兵力向誓节、花鼓、邱村、山北、流洞等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之时,国民党五十二师命令驻柏垫的一五四团派遣一营兵力,配备短枪60 余支,化装行商,袭击新四军郎广游击大队和花鼓乡中队,毙伤战士数名;

1944年7月2日,国民党五十二师一五四团两个营,由广德国民党县党部书记朱学易带领,在广德花鼓乡大肆逮捕抗日家属,勒索民财,并再次围攻新四军花鼓乡中队。

1944年冬,国民党由勾结日军在广德以东让出一条缺口,于同年11月29日,调集五十二师一五六团i、六十二师一八六团、江苏保安九旅八团、“忠救军”一个团和一个支队、浙江保安团两个纵队七个团的兵力,由六十二师师长刘勋浩指挥,从广德东乡向北乡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十六旅驻地)侵犯,企图三路会师浙江省长兴县的煤山镇,驱逐新四军于胥河以北一举歼灭。据史料档案记载,时任国民党长兴县县长程宣庭在参与这次军事进攻的报告中写到:“1、遵上级命令,肃清苏浙皖边区奸匪,以达到胥河以北为目的;以援击匪军主力、速战歼灭为宗旨;3、采取稳扎稳游击队、打之战术,分段肃清。”事实恰恰相反,12月2——4日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四十八团和独立二团,在地方武装配合支援下,在广德牛头山、长兴青岘岭激战三昼夜,毙伤顽军六十二师一八六团团长汤清基以下官兵600余人,俘顽军200余人,这次反顽站的胜利,使郎广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

新四军在广德对日、反顽、与国民党的斗争,尤其是郎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

资料来源:

1、广德市博物馆

2、1996年版《广德县志》

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广德党史》专辑

4、《中国共产党广德地方史》第一卷(1921—1949)

(作者系宣城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

投稿邮箱:xclswhyj@163.com 联系微信号:ltsr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