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阿里重押“千问”App:围绕AI时代入口的“优势重构”之战

X观察 | 2025年11月19日2025年11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其战略级AI产品“千问”App全面开放公测

X观察 | 2025年11月19日

2025年11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其战略级AI产品“千问”App全面开放公测。这个由董事长兼CEO吴泳铭亲自带队、耗时数月秘密研发的项目,标志着阿里在AI to C(消费者业务)战略上的重大转折——从在旧有产品上迭代,转向打造一个全新的、旨在定义下一代交互范式的AI原生入口。

这并非阿里在C端AI领域的首次尝试。此前,其旗下的“夸克”一度承载着AI化的期望。然而,阿里管理层显然认识到,在人工智能浪潮重塑一切规则的时代,仅仅对现有优势进行优化是远远不够的。此次推出“千问”,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战略性优势重构,其目标是从底层逻辑上,构建起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一、 战略转折点:为何必须放弃路径依赖?

在“千问”出现之前,阿里在C端AI的布局主要依托于“夸克”。但夸克作为一款从浏览器和搜索演进而来的产品,其“旧优势”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显露出三大结构性短板:

首先,是产品范式的根本局限。夸克的核心交互仍是“搜索框”,本质是“人适应工具”的被动模式。而在AI原生时代,竞争的核心是“智能体”(Agent)——一个能主动理解意图、规划步骤、调度资源并执行任务的数字伙伴。继续在搜索的框架内修修补补,无异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试图优化功能机,难以触及智能机的颠覆性体验。

其次,是生态协同的壁垒难以突破。夸克在阿里生态中相对独立,与淘宝、高德、飞猪、饿了么等核心业务的数据与服务打通存在隔阂。这使得它更像一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一个AI串联所有生活场景”的终极愿景。阿里庞大的生态资源不仅没有成为助力,反而因无法有效整合而形成了内耗。

最后,是用户心智的定位模糊。在用户认知中,夸克的首要标签仍是“浏览器”或“搜索工具”,强行附加的AI功能让产品变得臃肿,品牌形象失焦。在用户注意力稀缺的当下,重塑一个旧品牌的认知,成本极高且事倍功半。

继续将资源倾注于夸克,阿里可能面临在关键赛道掉队的风险,甚至其核心电商业务有可能被外部新兴的AI入口“管道化”。因此,另起炉灶,重构优势,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二、 “千问”如何构建新优势的三大支柱?

“千问”从诞生之初,就被设计为阿里打赢AI to C战役的新支点。它的设计逻辑直指旧有路径的痛点,旨在系统性地构建三重新优势:

1. 范式颠覆优势:从“工具”到“智能体”的升维竞争

“千问”的野心不是做一个更好的工具,而是要成为AI时代的“新入口”或“隐形操作系统”。其底层架构为“智能体”理念而生,推崇“对话即服务”(Conversation as a Service)。未来的理想场景是,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说出“为我规划一个周末京郊温泉之旅,预算人均500元”,“千问”便能自动调用飞猪查询门票、高德规划路线、饿了么推荐餐厅,并生成完整方案。这种“一句话,办所有事”的体验,是对搜索框模式的彻底颠覆,属于代际的范式优势。

2. 生态协同优势:将集团资源从“沉睡资产”转化为“核心壁垒”

“千问”最独特的竞争力,源于其作为“阿里AI统一入口”的战略定位。它被赋予的最高使命,就是深度打通并灵活调度阿里旗下所有的To C服务。据内部信息,“千问”模型已在淘宝“AI万能搜”、飞猪旅行规划等场景中应用。其长期目标,是让用户通过“千问”App,可以无缝触达购物、出行、本地生活、文娱等整个生态。这是字节跳动的“豆包”或腾讯的“元宝”所不具备的、完整的生活服务版图,构成了其最坚实的护城河。

3. 品牌心智优势:打造清晰的AI时代领军者形象

阿里在品牌层面也做出了精密规划。一是品牌聚焦,将技术品牌的“通义”与面向用户的“千问”进行区隔与关联,集中火力打造一个超级AI品牌,避免内耗。二是高规格背书,由一号位亲征,以“秘密项目”的形式打造,向内外界传递“集团最高战略”的强烈信号。三是命名战略,“千问”一词相较于技术感的“通义”,更具对话感和探索欲,更符合To C产品的传播规律,利于在用户心中刻下“生活AI助手”的清晰认知。

三、 精密分工:“千问”与“夸克”的攻守之道

优势重构并非简单的取而代之,而是新旧动能的精密协同。阿里采取了类似腾讯当年运营QQ与微信的策略,清晰界定了两者的角色:

• 旧优势承载者(夸克):定位“守城”。继续服务好对搜索、信息获取有强需求的现有用户,守住基本盘,并为集团贡献稳定的流量和收入。• 新优势构建者(千问):定位“进攻”。承担起探索未来、抢占下一代互联网船票的颠覆性任务,是集团面向未来的增长引擎。

这一分工使得阿里能够在保持现有业务稳定的前提下,毫无历史包袱地、全力以赴地构建下一代核心优势。

四、 前瞻:通往“新优势”之路的挑战

尽管战略清晰,但“千问”的优势构建之路绝非坦途,面临三重考验:

• 极致执行的挑战:将构想中的“智能体”体验变为现实,需要深度融合各业务线的数据与服务,这在技术工程和内部协作上都是极大的考验。• 激烈市场的竞争:字节“豆包”、腾讯“元宝”等已凭借其各自的生态优势抢占先机,培养了初步的用户习惯。“千问”需要展现出足够差异化和更优的体验,才能后发制人。• 用户耐心的考验:在上线初期,若用户体验仅停留在“聊天机器人”或“通义改名”的层面,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高预期。如何快速迭代,让用户真切感受到“智能体”的颠覆性便利,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结语

阿里推出“千问”,远不止是一款新产品的上线,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它表明这家互联网巨头正以极大的决心,摆脱对旧有路径的依赖,转而通过范式颠覆、生态协同、品牌心智三位一体的战略,重构其在AI时代的核心优势。这场“优势重构”之战的成败,不仅关乎一款产品的命运,更将决定阿里能否在即将到来的智能体时代,继续占据产业生态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