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以自己的躯壳为认知的边界嘛?但我相信真正悟道的人,不会有迷惑和边界。庄子梦蝶,就完美回答了这个问题。思想跳出现实,超然物外,快乐通透。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狭义的“认知”永远是有限的,因为,有认才有知。认知用来做的事也更难突破时空。井中蛙,空中蝶,鹰隼,各有各的认知。谁更高级,人类的更加完美?
儒,释,道,都在启慧儒家孔子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也是慧了。
佛说戒、定、慧。六祖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本人理解,痴即是痴,也要包括知。
道家,把知换成了病。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人类是有灵的动物,可能就在于能不断的突破认知,以及,从心生慧,生万法。
通透是为了什么你和我这一世,都在借用当前这具躯壳,然而,躯壳要吃,要喝,要享受……这是必然的,无奈的。但生喜怒哀乐却可能只是附属。
原来每个人都想悟道,但如何过物欲关,过名利关,过男女关。未过关的就是尸位素餐,过关后就是达极乐而无责任嘛?经过生死关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年少纸碎金迷再到突然斩断红尘屯入空门的弘一法师。这些经历算是一种“因缘”。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自私,那么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思维,当然,也是下根的等闲之辈。圣人的不同,至少有一种是特立独行,但又才华横溢。但就没有一些通透的人能在俗世中洗尽铅华,隐隐无名吗?
非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我以为庄子不能归为圣人。因为,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