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俄乌战场上的出色表现,M142“海马斯”火箭炮一度被台湾当局吹嘘为“自保神器”,甚至大有一种,装备了“海马斯”就能万事大吉的意思,但是在最近的“海马斯”实弹测试中,该火箭炮去两度卡壳,让台湾当局的面子碎了一地。

据《参考消息》援引台湾联合新闻网5月12日报道,台军向美国采购的首批M142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HIMARS,“海马斯”)去年10月运抵,12日在台湾屏东九鹏基地进行首次实弹射击验证,共对海发射33枚火箭弹。报道称,射击全程分为四波次,每辆火箭车各发射三枚火箭,每波第一、二轮由每一车依序射击单发火箭、第三轮则进行齐射。结果没想到在第一波试射时就发生了火箭弹卡壳的情况,最后4辆发射车,只有1辆完成了发射任务;在第二波试射时,又发生了火箭弹卡壳的情况,不过后续台湾军方在演习中进行了补射,最终还是发射了总计33枚火箭弹。

M142“海马斯”火箭炮是美国陆军现役最为先进、战斗力也最强的火箭炮。要说美军的火箭炮发展历史,其实也并不比苏联晚,但由于美军更加依赖航空兵和身管火炮的打击,认为火箭炮精度差、弹药浪费多,所以对火箭炮的发展并不重视,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陆军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M270“钢雨”火箭炮。不过M270火箭炮体积大、重量大,而且采用履带式底盘,其快速反应能力不足,在冷战结束后,美军为了给陆军“减肥”,所以专门开发了用于替代M270的新式火箭炮,这就是M142“海马斯”火箭炮。

严格来说,“海马斯”火箭炮其实并不能算是新开发的武器,因为该炮使用的火箭弹发射单元其实和M270相互通用,只不过“海马斯”采用了5吨卡车作为底盘,每一辆上装一个六联装的火箭弹发射单元,这样就大幅减轻了火箭炮的重量,同时还可以使用C-130级别的战术运输机进行运输和部署,从而大幅提升了“海马斯”的机动能力。

“海马斯”火箭炮于1993年立项研制,1998年试射成功,2002年首次投入伊拉克战争进行实战评估,2004年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总体来看,从起研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0多年,不过该炮的技术性能依然卓越。该炮采用模块化发射单元,而其发射单元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六联装227毫米火箭弹发射单元、双联装“精确打击导弹”发射单元、单发的ATACMS导弹发射单元。而且其配套的227毫米火箭弹也有多种规格,有杀爆弹、子母弹、云爆弹等多种类型,具备很强的多目标打击能力和多任务适应能力。

“海马斯”火箭炮的火控系统也相当先进,该炮采用了全数字化的火控系统,车载火控计算机能够通过数据链接收上级指挥机构的数据信息,同时还和GPS系统联通,能够快速解算打击目标的射击诸元,并能够将数据自动输入火箭弹。由于采用轮式卡车搭载,所以“海马斯”的部署效率相当出色,通常一个3人的炮组只需要3~5分钟时间就能进行展开部署和撤收,具备很强的机动性。同时“海马斯”的火力相当可观,如果使用六联装模块发射子母火箭弹的话,其打击面积足以覆盖6个足球场,而如果发射精确打击导弹或者ATACMS导弹,则可以对坚固的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由于在俄乌战场上表现出色,所以“海马斯”火箭炮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这里也包括台湾当局,去年10月,台湾当局采购的M142“海马斯”火箭炮陆续到货,如今台湾陆军开始组织“海马斯”的试射训练和展示,但没想到的是,两波射击都出现了火箭弹“卡壳”的情况,这暴露了台湾军队内部训练敷衍、管理混乱、后勤拉胯的真实状况,也说明,即便是有先进的武器,也改变不了台海两岸的力量对比,更改变不了中国终将统一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