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的NBA季前赛,真的让我看到了CBA与NBA的差距。森林狼对阵广州龙狮的比赛中,人家没上主力,只用替补,就赢了广州龙狮 60分,而广州龙狮却是主力加外援的阵容!这样的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儿半点!
认真分析下来,比赛刚开始,差距就体现出来了,面对森林狼替补的防守强度,广州队连外援都发懵,完全没有进攻节奏,球都传不明白,到了第二节,更是直接被人打了一波16:38的小高潮!
按理说奥拉迪波也算是NBA老将了,但是对位森林狼新秀迪林厄姆的时候,真的是被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整场比赛下来 还有一个更扎眼的数据,那就是广州队的中国球员得分全部加起来才26分,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呀!

整场比赛下来 给小编的感觉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再打一群游兵散勇,森林狼的替补拿球就传、跑位又快又准,每一秒都在利用球场空间;再看广州队,防守慢半拍,进攻时要么愣着等外援,要么传两下就慌了,完全跟不上人家的节奏。
NBA那边的战术精确到秒,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在哪儿、该做什么,就像一台机器在完整的运作;CBA这边呢,整体乱糟糟的,基本都是靠外援单打硬突,完全打不出战术配合!

这些年我们一直都以“抱着学习的态度”打比赛,都快成了自我安慰的借口了,说多了也许自己都信了,学习了那么多年,却没有看到多大的进步,这也许就是CBA和NBA圈子上心态的不同。
在NBA,对于这些替补来说,季前赛每一分钟都是机会,打得不好可能就没饭碗了;而咱们的球员呢,嘴里喊着“向NBA学习”,实际上更像在“体验比赛”,没那种“输了就没饭吃”的紧迫感。
好在中国篮球的下一代,如杨瀚森、曾凡博等,都在努力冲击NBA。只有突破了“舒适圈”,真正进入了,并且适应NBA那种快节奏、高对抗的逻辑,才能明白我们与 NBA 之间的差距,中国篮球才能更快的进步与发展。

连续三场平均输46分,希望这悬殊的差距,可以引起反思,中国篮球跟NBA的差距,从来不是体能或者天赋,而是体系、心态和文化。希望下次我们抱着的心态不再是“来学习的”,而是“教练,我想赢”的心态!
真正的学习,不是看着人家怎么打,而是逼着自己改变——改变节奏,改变心态,改变那种“安于现状”的惯性。不然的话,中国篮球永远只能停在“学习阶段”,永远只能在惨败里找“进步空间”。
球迷朋友们,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来一起探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