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甄嬛传》:同样是劝皇上雨露均沾,为什么皇上对皇后不满,却和甄嬛感情更深?

01皇上去皇后那吃饭,相中了鸭子汤,一连喝了三碗后意犹未尽,想再来一碗,皇后以老祖宗规矩“食不过三”为由,劝皇上:不偏爱

01

皇上去皇后那吃饭,相中了鸭子汤,一连喝了三碗后意犹未尽,想再来一碗,皇后以老祖宗规矩“食不过三”为由,劝皇上: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

皇后看似说饮食,实则在暗戳戳地点皇上:您不能专宠华妃,宠得她无法无天,嚣张跋扈,也该顾忌一下后宫的众嫔妃,特别是我皇后的感受了。

俗话说:饭前不训子,睡前不训妻,更何况是一国之君,需要你这么拐弯抹角地讲大道理?

刚在前朝张廷玉也是各种说教,提醒要提防年羹尧,朕也听进去了,没去他妹子华妃那,来你皇后这放松下,你又开始一板一眼上课了,还打着老祖宗的旗号教我做人,谁受得了?

皇后这点小九九皇上怎么会看不懂,他很反感,不惯着。讲道理谁不会?当皇后提议皇上再尝别的菜,皇上马上来一句:食不言寝不语,生生把皇后怼回去了。

别说皇后,就算太后说教,皇上也是不买账的。

选秀时,皇上觉得这届宫女不行,太后让他为皇家子嗣考虑,皇上二话没说,随手指了一个,太后喜欢行为端庄稳妥的女子,皇上偏偏挑了行为乖张不着调的夏冬春。

02

甄嬛就聪明多了。

皇上赐了甄嬛汤泉宫浴,还赏了椒房之宠,这宠爱比起华妃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引起了后宫众嫔妃的嫉妒。

甄嬛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不敢专宠。

甄嬛先是感恩皇上对她太好了,然后说她害怕,担心集宠于一身亦是集怨于一身,这样引出希望皇上雨露均沾就很自然。这样示弱的方式,反而能引起皇上的怜爱和理解。

甄嬛希望皇上多去后宫各嫔妃那有利于延绵皇家子嗣与福泽;甄嬛指出六宫妃嫔与前朝盘根错节,怕耽误皇上朝政;甄嬛还怕皇上冷落其他妃嫔,旁人议论皇上男儿凉薄,喜新忘旧。

甄嬛句句都说到皇上的心坎上:他何尝不知道前朝和后宫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制衡。嫔妃都有各自的家族势力,要平衡,不能厚此薄彼。

在皇上看来,甄嬛站在他的角度,处处为他着想:为他做一个明君安心理政着想,为他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夫君着想,为了成全他,不惜分出自己的宠爱给后宫的姐妹们,甚至在皇上听了甄嬛劝告去齐妃那后,甄嬛弹《湘妃怨》思念皇上。

皇上从小就爹不疼妈不爱,严重缺爱,而甄嬛毫不吝啬地向他表达爱,甚至因为爱他为他好而劝他顾虑后宫其她嫔妃,这样爱他又知分寸的甄嬛,他能不爱吗?

而反观皇后,她总是打着为皇上好的旗帜讲大道理,看似为皇上着想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即无趣又刻板。

顺便说一句,皇后有时候真的很拧巴,明明心里这么想,偏偏要端着做出另外一副模样。

而甄嬛则不一样。

在皇上舍不得甄嬛,不愿意去齐妃那:那朕就明日再做明君,今夜且再做一回昏君时,甄嬛马上来一句:那臣妾明日再做贤妃,再去向齐妃姐姐请罪。

甄嬛就大大方方承认:虽然我劝你也要去去后宫众姐妹那,但我内心深处是舍不得你离开的,这样的小女人情怀多可爱,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示爱吧。

要是换了皇后,一边心里巴不得皇上留下来,一边又要义正言辞劝皇上去后宫嫔妃那。等皇上一走,又眼巴巴地数砖,还感慨果然皇上不爱自己,想想就累的慌。夫妻之间不掖着藏着,有爱就说出来,反而更有利于提升夫妻感情。

这世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将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财装进自己的口袋。

劝人是门大学问,能不劝尽量不劝。如果不得不劝,一定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要开口你应该这样,闭口你应该那样,大道理一套一套的,那样不是在劝人,是在结仇人。总有人觉得只要是为了别人好话难听点,甚至行动激进点都没问题。可别忘了,最愿意他好的人是他自己,即使你出于真心,也要以别人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

劝人一定要真诚,尊重对方的情绪,站在对方的角度,抽丝剥茧地分析利弊,要确实做到处处在为对方考虑。这样对方更容易接纳,也更容易达到效果。

当然也有人,打着劝别人的由头,做着满足自己私心的事儿,那就太可耻了,毕竟谁也不傻。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