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冷空气影响,近日,西岭雪山海拔3250米的日月坪区域喜迎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降雪。这场早到的冬雪,不仅为景区披上了洁白的银装,也提前唤醒了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壮美意境。


这场适时而至的初雪,正式拉开了西岭雪山冬季旅游的序幕。据了解,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总面积483平方公里,其最高峰大雪塘海拔5364米,终年积雪,素有“成都第一峰”之称。景区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著称,分为前山茶地坪景区和后山滑雪场景区两大部分。前山以徒步登山、观赏瀑布、杜鹃、云海等自然景观为主;后山则依托优越的雪质和地形,发展成为知名的滑雪、滑草等运动胜地,并可观赏云海、日出等天象奇观。

此外,西岭雪山生态环境极佳,原始森林覆盖率高达90%,拥有6000多种植物和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多种珍贵动物。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价值,早已获得认可,不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部分区域更被纳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
此次降雪,预示着西岭雪山已进入最佳赏雪期。这场初雪将千年前的诗意化为触手可及的实景,预计将吸引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感受“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壮丽与冬日山林间的静谧美好。
网评 |初雪映诗心:西岭雪山的文化回响与生态馈赠

“窗含西岭千秋雪”,这七个字,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描写,成为镌刻在成都乃至中国文化记忆中的一个意象。它连接着古人与今人,沟通着诗境与实景。当游客今日立于西岭,目睹同样的雪覆山峦,所感受到的,已不仅是寒冷的冰雪,更是一种文化的浸润与历史的回响。西岭雪山,因此不再仅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山峰,它承载了文化的重量,是活着的诗意,是能够被一代代人亲眼见证、亲身感受的文明传承。这场初雪,正是这绵长文脉在当代的一次清脆回音。

然而,我们今天得以欣赏这番盛景,绝不仅仅依赖于文化的幸运,更得益于自然的慷慨和保护的成效。西岭雪山拥有90%的森林覆盖率,是6000多种植物的家园,更是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宝级动物的栖息地。它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世界自然遗产地于一身,这双重身份的荣光背后,是沉甸甸的生态保护责任。那松间坠落的雪粒、步道上的咯吱声、林间穿梭的精灵,所有构成冬日治愈感的元素,其根基都在于一个健康、完整且被精心呵护的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在奔赴这场冬日盛宴,去体验滑雪的激情,去感受徒步的宁静,去印证千年诗篇的同时,更应心怀敬畏与感恩。我们是美景的观赏者,更应是生态的守护者。让“千秋雪”不止于诗行与眼前的实景,更能通过我们的自觉保护,成为子孙后代可以持续分享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这或许正是西岭初雪,在诗意与美景之外,赋予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启示。
来源:综合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字整理:童铃 | 出品:时代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