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括沃尔玛、Costco、Target等美国各超市开始缺货,货架越来越空
物价飞涨,购物清单被迫“瘦身”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教师助理佩奇·哈里斯表示,她家的日用品几乎全部涨价,从染发剂到婴儿奶粉,“购物车越来越小,预算越来越大”。牛排、奶制品等家庭常购食品变成了“奢侈品”,连仓储超市的促销也“救不了钱包”。
标普全球最新报告指出,关税导致美国企业成本在2025年增加约1.2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由消费者承担,折合每户家庭平均每年多支出约2400美元。
“货架空了”:从猫粮到香蕉都成了“稀缺品”不少民众称,美国商店正出现“空货架”现象。来自新罕布什尔州的娜塔莉说,她已经好几个月买不到心仪的品牌食材,甚至连超市里的香蕉都一度断货。“现在去超市,只能在一两个品牌中挑,很多都是自有品牌替代品。”
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首当其冲固定收入的老人尤为艰难。阿拉巴马州74岁的退休教师琼·梅多斯说:“我们只能在Costco买大包装,别的地方都买不起。”

佛罗里达州的一间Costco超市,卫生纸已经售馨。所卖的卫生纸是美国产的,美国国内的物流也出现了严重问题。
另一位81岁的佛罗里达州老人直言:“从杂货到电费,什么都涨价,今年是我在美国生活三十五年来最难的一年。”
特朗普坚持加税,贸易战再起尽管民怨四起,特朗普仍未退让。他近期宣布或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称这是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反制”。白宫辩称,此举将振兴美国制造业、增加税收,但分析认为——最终买单的仍是普通美国人。
民调:关税已成“美国经济第二大威胁”《卫报》最新民调显示,民众认为关税仅次于通胀,是影响经济的第二大风险。虽然美国通胀率已降至2.9%,但关税效应让物价迟迟降不下来。
从空荡荡的超市货架,到被迫削减生活开支的家庭,美国民众正在亲身体验关税的真实代价。特朗普口中的“美国优先”,在许多人看来,正在变成——“生活更贵了,选择更少了。”
当美国优先的政治决策被包装成民粹口号,最终受伤的往往是最普通的百姓。从空荡荡的货架到被掏空的钱包,美国民众正用切身的代价见证一个道理——
经济规律不可违,民心不可欺;多行不义,必自毙。

康涅狄格州的沃尔玛超市,连饮料的货架都出现空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