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解放台湾释放出强烈信号,祖国统一指日可待

文丨吴刚台湾解放问题被视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继续,原因是1946年至1950年的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

文丨吴刚

台湾解放问题被视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继续,原因是1946年至1950年的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党国民政府的统治,蒋介石及其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建立了割据政权。这一政权被视为中国内战遗留问题,而非独立主权国家。

从毛主席时代起,中央始终强调“解放台湾”,而非“统一台湾”。这一表述延续了解放北平、南京等城市的逻辑,即台湾是解放战争未完成的“收官”任务,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未竟目标。

跨越海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矢志不渝的决心,更需要捍卫领土完整的实力。70年前,在浙东海域发动的载入史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胜利夺岛,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割据势力。

1958年金门炮战,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国民党军进行警告性炮击,持续至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这些行动表明,台湾问题始终是解放战争的延续,而非新独立议题。

台湾现政权,指的是民进党伪执政,把台湾定义为“地方割据政权”,其合法性未获中国政府承认。进入21世纪后,国民党失去执政权,但“解放全中国”的目标仍未完成,台湾问题仍是历史遗留的内战未竟任务。

中国政府始终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其本质是中国内政。当前台湾地区所谓“政权”的合法性未获中国政府承认,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推行“渐进式台独”政策,并勾连外部势力企图提升所谓“国际地位”,已构成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明确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允许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中国政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但若“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或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非和平方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的前途只有一个,就是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是十四亿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和力量坚如磐石,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必将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得以实现。

如今在中国大地上,要求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就解放台湾统一台湾问题也释放出强烈的信号,祖国统一指日可待。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祖国完成统一的步伐离我们越来越近:

一是北京香山论坛高调宣示国家统一意志。九三阅兵后,国防部长董军当着100多个国家代表的面,在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主旨发言中明确强调: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捍卫祖国统一的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绝不允许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得逞,随时准备挫败任何外部武力干涉。他指出,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依法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正是对战后秩序和国际法治的坚定捍卫。这一表态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以及对任何分裂行径和外部干涉的零容忍态度。

二是频频亮剑彰显统一决心。我国通过展示先进武器装备的强大实力。如:歼-16战斗机、东风系列导弹、空警-3000预警机、076型两栖攻击舰等装备和实战化军事行动,同时驱离外机、联合演训,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向世界明确表明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这些行动是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外部干涉势力的有力警告,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将受到坚决打击。

从2024年9月试射东风-31AG洲际导弹、11月珠海航展展示尖端装备,到12月两款六代隐形战机完成试飞,再到2025年“九三阅兵”集中亮相利器,每一次动作都明确告知美方和台独分子:两岸统一进程不可阻挡。

东风-31AG洲际导弹的试射、珠海航展展示的尖端装备以及六代隐形战机的试飞,均体现了中国军工技术的突破和实战化能力的提升。2025年“九三阅兵”集中展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包括无人智能、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彰显中国军队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这些举措传递出中国实现两岸统一的坚定决心,以及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底气和硬气。

三是震撼演训展现国家统一意志和能力。今年4月初,一场震撼的台海演训活动拉开帷幕,这就是“海峡雷霆-2025A”系列演练。此次演习,首次公开提及“蟒蛇战术”概念,其目的就是通过逐步收紧封锁圈,来达成“以战逼和”的战略目标。在演习中,解放军采用了“双向夹击”的战略布局,充分展示了解放军强大的作战能力和战略谋划水平。

在演训中,还重点演练海空战备警巡、夺取综合制权、对海对陆打击、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火箭军常导分队参与其中,数十个发射单元在目标情报、任务规划、数据保障等支撑下,同步进行多目标火力追瞄,执行大弹量、多波次模拟打击。此次行动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警告和有力遏制,展现了解放军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这次演训,火箭军的导弹发射等行动,向“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者传递了明确信号:中国有能力、有信心捍卫国家统一,任何挑衅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四、专门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2025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这一举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体现了国家对台湾主权的坚定维护和对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台湾光复是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台湾正式回归中国主权管辖。《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明确要求日本归还台湾,这一历史事实奠定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法理基础。设立纪念日是对这一历史和法理的庄严确认,强化了国家主权的宣示,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对台湾历史的正确认知,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近年来,“台独”势力企图淡化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设立纪念日是对“台独”史观的有力驳斥,也是对美西方“以台制华”图谋的明确回应,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体现了国家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上的坚定意志和战略自信。这一举措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任何分裂中国的行径都将注定失败。

五、大军未发,舆论先行。在采取重大行动(如军事行动、政策推行等)之前,先通过舆论宣传、信息传播等方式,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为行动奠定思想基础、凝聚共识或施加心理压力。这一理念强调舆论引导在决策实施中的重要性,通过提前释放信息、解释目的、塑造形象等手段,影响公众认知和态度,降低阻力、增强支持,确保行动顺利推进。

我国在台湾统一问题上强调“舆论先行”,主要工作包括:

创新对台宣传方式:深入研究台湾民众真实诉求,采用其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與论战,在谍战剧、军歌等方面进行宣传,避免单纯依赖惠台政策。另外近期推出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和军歌《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也是舆论战的一种形式。通过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方式烘托统一氛围,告慰为统一事业牺牲的烈士,强化民族认同。

阐明统一根本利益:对台湾统一,设计出一整套理论论述,清晰阐释台湾同胞在统一后能获得的益处,如:经济、民生、安全等,将民族复兴与台湾民众福祉结合,扭转“统一无益”的错误认知。

扭转国际舆论被动局面:针对美国等将“武统”污名化为“武力犯台”的表述,主张通过完备的理论阐述阐明武统合法性,强调“谁抗拒谁理亏”,争取国际社会对统一的正确认知。

历史经验借鉴:引用毛主席“枪杆子与笔杆子”并重的革命经验,指出舆论工作需与军事准备同步推进,甚至优先于军事行动。借鉴解放战争时期通过新华社等舆论工具突破国民党宣传封锁的经验,为当前对台宣传提供方法论参考,效果非常明显。

近年来进行的围岛军演、北京香山论坛宣示国家统一、“九三阅兵”、《沉默的荣耀》上演、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等等,就如同历史上战争前发布的战书一样都是“舆论先行”的体现,这些工作旨在通过舆论引导,为统一创造有利条件,确保达到“大军未到,人已归心”的目的。

☆ 本文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从军27载,海军上校军衔。行政正团级转业至地方公安局工作后,被公安部授予公安三级警监警衔。闲暇时笔耕不辍,创作消息、通讯、小说、散文、诗歌、随感等。数十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等刊物发表,其中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著有《海天壮歌》等多部文集。在部队和公安工作期间,先后七次荣立三等功。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