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是:不炫耀成功,不说三道四,不假装聪明

知乎上曾有个热门提问: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是什么?其实,莫言的著作《晚熟的人》便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晚熟的人》是莫言

知乎上曾有个热门提问: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是什么?

其实,莫言的著作《晚熟的人》便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

《晚熟的人》是莫言在拿到诺贝尔奖后,饱受争议8年后,才发表的新作。

他在这本著作中告诉我们,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就是:不炫耀成功,不说三道四,不假装聪明。

不炫耀成功,不引他人嫉妒心

很多人都喜欢炫耀成功,可是炫耀成功却会引起周围人的嫉妒心,导致关系越来越差。

《晚熟的人》中有一篇叫“贼指花”的故事,讲述了炫耀成功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1987年6月,《松花江》月刊的诗歌编辑武英杰在松花江的游船上,组织了一次笔会。

其中,胡东年作为参与者之一,一直在和几个女记者吹牛,不仅把笔会所有的女作家、女诗人都称为“前妻”,还自称为“中国的柯南道尔”。

到了篝火晚会,参加晚会的镇长宣传了一款饮料后,胡东年就和镇长开始讨论饮料有哪些功效。

镇长特别希望在场的众人能够替他宣传一下这款饮料。

胡东年就告诉大家,自己的表哥是商业部市场司的,如果表哥喜欢,必然能推销出去。

镇长立即兴奋起来,想和胡东年交换名片。

胡东年也没有推辞,当即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从中拿出一张名片和镇长交换。

一旁的女记者看到镇长和胡东年交换了名片后,也想和胡东年交换名片。

胡东年就翻看钱包的每个夹层,才发现名片已经发完了。

这个时候,记者看到胡东年手上那个鼓胀胀的钱包说:“胡老师真有钱。”

胡东年马上表示:“我穷得只剩钱了。”

他把一沓子钱抽出来说:“这是美元。”

又把一沓子钱抽出来说:“这是港币。”

最后又把一沓子钱抽出来说:“这才是人民币。”

胡东年和在场众人炫耀:“想要什么币就有什么币,我的前妻们遍布世界各地,只要一个电话就会把钱寄过来。”

他又将厚厚的钱包展示在众人面前,表示钱包都是名牌BOSS。

这番炫耀,引得众人嫉妒不已,笔会的组织者武英杰就嘲讽他说:“财富不露白,露白必遭贼,收起你的臭钱吧。”

没想到,胡东年的钱包真的在笔会上就被偷了,还找不到凶手是谁。

后来,即使有人发现了是武英杰偷的钱包,也不告诉胡东年,就想让他一直蒙在鼓里。

正是因为胡东年在笔会的那番炫耀,引得众人对他心生嫉妒,导致既有人偷钱包报复他,也有人一直瞒着他。

曾仕强说:“当你忍不住向别人炫耀你自己时,就是你灾难的开始,无论和谁多好,你都要保持克制,因为你炫耀的越多,就越容易激发别人对你的嫉妒。”

人性本就复杂,再好的关系有时也会因为你的一句炫耀,在对方心里掀起波澜,感到不舒服。

所以你的每次炫耀,其实都在激发人心中的恶,引发周围人对你的嫉妒,反而成为周围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把成功挂在嘴边,显露在人前,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和周围人相处,才会把关系越搞越好。

不说三道四,带给他人安全感

说三道四本质上就是散布他人不实的谣言,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这就会导致和周围人关系越来越差。

《晚熟的人》一书中讲述一个“斗士”的故事: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人人皆知的烂人叫武功,谁都不敢惹他,村民甚至都不愿意跟他说话。

有一次,武功和村里的王魁发生了争斗。

争斗没一会儿,武功就被王魁踢倒在地,但他依旧不认输,嘴里还骂骂咧咧。

围观的人上前拉架,但王魁不停地踢武功的脑袋,很快武功也没了声。

可没几天,武功就跑到王魁门前继续叫骂威胁,并且还和看热闹的人说:“王魁的儿子不是他生的,是村支书方明德的。”

武功又当着众人的面说:“他家的后窗就在我家院子里,有些丑事就被我碰巧听到了。”

王魁听着武功当众污蔑他,抄起铁锹就想把武功给宰了,但他又害怕自己杀了人会被公安局捉走。

王魁就举着铁锹在半空中,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整个场面陷入了僵局。

最后只能村大队的会计出面,打了武功一巴掌,让他不要再说三道四了,才结束了这番争斗。

事后,武功还是不服气,经常在自家院子里指桑骂槐。

武功还四处和人说,王魁的儿子不是他生的,老婆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也不一定是他的。

王魁面对武功散布的谣言,不堪其扰。

后来,王魁索性带着老婆孩子走了,再也没回来。

自此以后,武功被全体村民排斥,没有人愿意同他说话。

最后,武功老了之后,依然没人理他,他只能一个人拄着一根棍子,在大街上蹒跚着。

武功本不会如此,只因为他坏事做尽,经常说三道四、散布谣言,周围人都害怕惹到他,落得跟王魁一般的下场。

《鹤林玉露》中曾言:“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随意传播他人的闲话,往往会对别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闲话虽不见血,但确让当事人伤痕累累。

说三道四的人会败坏自己的人品,周围的人也不敢与他们打交道,因为大家都不想成为他们口中的造谣对象,远离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不假装聪明,让他人感到真诚

不假装聪明,会让周围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如果假装聪明则会因为过度炫耀和不懂装懂,引起他人反感,给人留下自负和傲慢的形象。

在《晚熟的人》一书中,高密市东北乡有一个人叫蒋二,是莫言的邻居。

早年,蒋二一直在装疯卖傻,借此逃避交公粮,所以他农业税和各级提留一分钱都没交过。

长大后,蒋二在众人眼里就像是突然开窍了一样,莫言获奖后,就在莫言旧居旁边低价买地,不仅盖了房子还建设了几十个摊位,每年租金都有数万。

他借着莫言的名气,在莫言旧居旁边卖书,还兼销当地各种土特产,直接建起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

有一次,莫言和好友回家乡看旧居,遇到蒋二后,就被半拖半拉到他的公司总部吃饭。

莫言发现,原本租用公司总部的一位青岛作家不见了。

因为蒋二发现青岛作家在伪造莫言的书法,虽然青岛作家的书法比莫言好,但蒋二认为这样对莫言的声誉不好,就把他告到文化局,借机解除了和他的租房合同,直接给他轰走了。

在这场饭局中,蒋二还不时引经据典、口出佳句,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晚熟的人。

后面,他又安排莫言参加首届“滚地龙国际擂台赛”。

擂台赛开始前,蒋二没有提前通知莫言,就让莫言当场上台致辞,他还自作主张把莫言的出场费二十万直接入股他自己的项目,许诺他会有不少分红。

后来,莫言发现擂台赛是假扮侵华日军后代的演员与村民比武,只为了煽动民族情绪,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擂台赛过后没多久,蒋二就找上莫言,表示自己的项目非法占用了滞洪区,导致所有的项目都要被强拆,希望莫言能替他求情,让别人不要拆了他的项目。

莫言只留下一句话给他:“继续晚熟吧。”

蒋二自认为聪明,替莫言做各种决定,把莫言当成傻子,但没想到却引发莫言对蒋二的反感,最终莫言在蒋二失去项目时,不愿意替他求情。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有句经典台词:“莫要占着几分聪明,把别人都当傻子,须知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生在世,谁都想成为一个晚熟的人,但假装的聪明,比真正的愚蠢更可怕。

装出来的聪明,与掩耳盗铃无异,骗得了自己,骗不过旁人,最终成为周围人眼中的跳梁小丑,害了自己。

真正的聪明人,从不会把别人当成傻子,而是以真诚的态度和周围人相处,把关系越搞越好。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写道:“晚熟就是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过耳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

与周围人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成为一个晚熟的人。

不炫耀成功,不引他人嫉妒心;

不说三道四,带给他人安全感;

不假装聪明,让他人感到真诚。

愿我们每个人都是“晚熟的人”,和周围人的关系越来越好。

作者 | 诗漫·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