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北油田圈闭勘探成果丰硕,助推深层油气资源接替

今年以来,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圈闭勘探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10月,该院已成功入库18个圈闭,新增圈闭面积

今年以来,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圈闭勘探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10月,该院已成功入库18个圈闭,新增圈闭面积达618.89平方千米,提前完成年度发现任务。

随着勘探向深层超深层推进,西北油田面临油气藏类型更深、更小、更复杂的挑战。科研团队从地质主控因素入手,确定不同类型圈闭的边界与描述方法,为探明储量提交和预探井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沙漠深处,科研人员用技术钥匙打开一扇扇油气“宝藏之门”,全年圈闭发现任务提前完成。

01技术创新破解复杂地质难题

近年来,随着塔里木盆地勘探工作不断深入,简单易找的圈闭资源越来越少,勘探对象向深层、超深层转移,油气藏类型呈现出更复杂的特点。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积极转变圈闭描述思路,大力研发关键技术,以应对这一挑战。

在库车山前带,地表耸立着高大的“刀片山”,地下分布着砾岩、膏盐岩,地震波通过这些岩层会呈现高速和变速状态,形成了地表地下双复杂的地震资料处理难题。多年来,这一区域的圈闭难以落实,无法确定油藏位置。

科研团队聚焦复杂构造成像和圈闭落实,建立了模拟地表和地下的地震波速度模型,形成山前带复杂构造一体化建模成像技术流程。他们研发了复杂山前带针对性的时间域和深度域处理技术,建立了1套处理流程、3项关键技术、6项质控手段的地震成像体系。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碎屑岩油气藏两类重点油气藏,团队创新发展出“AI+地质”地震融合技术、地震沉积学与“甜点”预测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断层识别精度从15米提升到10米,砂体预测从20米提升到5至10米。

02管理创新提升圈闭发现效率

西北油田在圈闭管理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公司建立了圈闭四级管理制度,分级明确责任与工作重点,确保圈闭入库及时准确。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为圈闭发现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西北油田还组建了圈闭委员会,分级明确各环节责任,将圈闭发现、评价、审核等各阶段的责任人落实到位,推动圈闭工作实现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

“十四五”以来,西北油田入库圈闭上钻率持续提升,由2020年的21%增长到2024年的35%,圈闭钻探成功率由2020年的50%提升至2024年的62%。这一数据表明,西北油田在圈闭评价精度和钻探成功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加强区带圈闭井位一体化研究,通过强化区带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识别描述,推进圈闭钻后分析与认识总结,进一步加强圈闭落实评价与动态管理,支撑勘探突破发现。

03勘探成果支撑油气战略接替

西北油田在圈闭勘探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勘探成果。在库车山前带丘里地区,科研团队通过技术攻关,成功落实了一批构造岩性圈闭,支撑部署4口探井。

其中沙4901井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最高折算日产天然气12万立方米,初步落实圈闭资源量天然气近百亿方。这一突破展示了亚南断裂带向东拓展具备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在顺北地区,西北油田发现了一种新型圈闭——断控缝洞型圈闭。在走滑断裂作用下,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因构造破裂产生了大量裂缝、孔洞与洞穴,形成了沿走滑断裂带展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

这些储集体在上覆泥质岩区域盖层和致密碳酸盐岩局部盖层封挡条件下,形成了断控缝洞型圈闭。这一新型圈闭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为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圈闭发现任务提前完成,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已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筑牢了资源根基。在塔里木盆地这片广阔而复杂的区域,每一个新圈闭的发现,都意味着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多了一份支撑。

“十四五”以来,西北油田已发现落实圈闭62个,部署探评井42口,有力支撑了顺北油气田中部油气发现与产能建设阵地扩大。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深入和管理机制日益完善,西北油田正在书写深层油气勘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