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打工人,每月最盼的就是发薪日,打开工资条先算“生存账”:房贷扣完剩多少?买菜钱够不够?
但你绝对想不到,三千多年前的夏商周,管着全国军队的“司马”领工资,根本没有“工资条”这说法。
他们的工资是几十亩地,还送奴隶、青铜鼎——这待遇搁现在,得是多大的官才能享受到?

先给大伙科普下:夏商周的“司马”到底是啥官?说直白点就是军队一把手——管编制、抓训练,打仗还得带头冲,地位仅次于天子和诸侯,差不多是现在的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我是西周一位司马的家仆,跟着主人领了三年“俸禄”,今天就揭秘下这高薪背后的真事儿。
别拿现在的“月薪思维”套古人,夏商周当官流行“分田吃饭”。
司马作为军队的顶头boss,工资核心叫“采邑”——说白了就是朝廷划一块专属地给你,地里种的、养的全归自己。
主人刚上任那回,周王派来的官吏带着一队持青铜戈的士兵划地界,从东头的歪脖子树走到西头的小河边,整整五十亩!
官吏拍着主人的胳膊笑:“这地种好了,养活三十口人不成问题,够你在诸侯面前撑场面了!”

除了“底薪”田地,司马还有实打实的“福利包”。
每年秋收后诸侯国上供,主人都能分到五名会干活的奴隶、两鼎超有面儿的青铜鼎,再加上十匹做衣服的麻布。
有次我跟着去领福利,就听见管仓库的官吏掰着指头数奴隶:“这俩是种黍的好手,那仨赶车稳当,都是挑过的好劳力!”

现在打工人盼星星盼月亮的“年终奖”,人家司马早就标配了,而且还是“限量定制款”。
当年主人平定过一次蛮夷叛乱,周王直接赏了一把刻着龙纹的宝剑,外加三匹能冲锋的战马。
那天主人把宝剑插在堂前石墩上,阳光一照龙纹闪着光,隔壁管民政的司徒凑过来瞅了半天,酸溜溜地说:“这赏赐,够你家传三代当宝贝了!”

不过这高薪看着眼红,真要拿到手可没那么容易——全是用命拼出来的。
有年冬天跟北边部落打仗,我们在野外扎营,鹅毛大雪把帐篷都埋了半截,膝盖深的雪地里,主人还得挨个帐篷查岗。
我冻得牙齿打颤,主人却借着篝火的光,用青铜镜照着铠甲仔细擦:“明天上阵,铠甲不能有半点锈,这是军威!”
后来我才搞明白,司马的“采邑”不是固定的,得靠战功“涨薪”。
要是打了败仗,第二年就可能被削地。我听说邻国一个司马,就因为丢了一座边城,半块采邑直接被收走了!

最让大伙关心的来了:这司马的工资,换算成现在到底值多少钱?
主人那五十亩地,在西周算是上等田,每年能收两百石黍米。按现在粮食产量换算,差不多有三万斤。
按现在普通大米的价格算,光粮食收入就有六万多。再加上奴隶能当劳力、青铜鼎是硬通货,这总收入,比现在不少公司的中层管理都高!

有回主人喝多了,摸着酒杯叹气:“外人只看见五十亩地,没看见我脖子上的刀光啊!”
他撸起袖子,胳膊上一道深疤格外显眼:“当年跟商军打仗,一支箭擦着喉咙过去,差一点就没命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管是三千年前的司马,还是现在朝九晚五的打工人,都逃不开一个理:高薪从来不是白拿的,都是责任换的。
历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俸禄数字,而是一个个“拿待遇换责任”的鲜活人生。
话说回来,你觉得夏商周司马这待遇,搁现在相当于啥职位?是部门经理,还是公司高管?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关注我,下次咱们扒一扒古代“公务员”的退休福利,比你想的还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