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细读美方《联邦公报》公告,核心条款直指要害:暂停期内,中远海运、东方海外等航企无需支付每净吨50美元的港口费用,此前已征收部分是否退还仍存悬念。洛杉矶港待泊清单显示,4艘中方集装箱船正以慢速航行策略"卡点"到港——11月10日前抵美可省却数百万美元成本,这被《劳氏日报》视为航运商的"精算智慧"。
行业呼吸随政策波动起伏。美森海运首席执行官马特·考克斯在财报会坦言,若无此暂停,公司2026-2027年每年需多缴8000万美元费用。作为首家支付中方反制费用的美企,其640万美元已缴账单更凸显政策缓冲的迫切性。圣地亚哥港官员玛吉·韦伯提交的意见直指核心:"拟征费用本将重创港口货运,延期带来宝贵喘息。"
但不确定性阴影仍未消散。国际航运公会指出,港口费用已成中美贸易"棋局筹码",政策反复可能引发行业动荡。世界航运理事会总裁乔·克拉梅克则强调:"自由流动的贸易才能发挥最佳效能,暂停措施对全球供应链是重大利好。"
中方此前已明确表态:美方暂停措施后,中方将同步暂停反制。这种"对等暂停"机制被美国航运商会首席执行官凯西·梅特卡夫解读为"双向保险锁"——任何一方违约都将导致协议失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更在10月31日强调,四轮磋商证明中美能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关切,推动经贸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站在奥克兰港的集装箱堆场前,起重机的轰鸣声中,全球航运业正屏息等待11月10日的钟声。这场始于吉隆坡的经贸破冰,不仅关乎中美造船业振兴与港口费用博弈,更将检验全球供应链在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的韧性——当政策工具箱变成谈判筹码,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合作,成为摆在两国决策者面前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