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拆解行书密码:从赵孟頫《天马赋》里学五招动态平衡技巧

聊到赵孟頫的行书,不少书友第一反应就是“秀美”“典雅”,但今天咱们要看的这幅《天马赋》(款)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它里面

聊到赵孟頫的行书,不少书友第一反应就是“秀美”“典雅”,但今天咱们要看的这幅《天马赋》(款)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它里面藏着不少“叛逆”的笔法。你别看赵孟頫平时写字温润如玉,可这篇作品里突然多了几分率性甚至倔强,比如那些看似随意实则精准的牵丝引带,还有几个字突然加重的捺脚,都让人忍不住想问:这真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赵孟頫吗?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专讲那些教科书上不会明说的技法门道。

(技法解析一:笔法特征)

先看最核心的笔法。这篇《天马赋》里最值得琢磨的是“方笔切入”和“圆转收束”的混搭。比如观察横画起笔,很多地方像刀切豆腐般直落,形成锐利角度,这在赵孟頫其他作品里比较少见。更妙的是转折处,他故意把外拓和内擫两种笔法掺着用——像“马”字右下角的转笔,先是往外拱出弧线,突然又向内收紧,这种矛盾感让字有了筋骨。还有个小细节:牵丝比往常更粗壮,几乎和主笔画平起平坐,这说明书写时故意放慢了连带动作,让虚笔变成了实笔。

(技法解析二:结字规律)

说到单字结构,这篇的处理方式特别“险”。比如“天”字的撇画故意写短,捺画却大幅度向右下甩出,形成左轻右重的不平衡感。更典型的是左右结构的字,像“赋”字左右部件几乎要分家,但靠着最后一笔的指向性钩画又把气脉勾回来。这种“形散神不散”的招数,其实来自李北海的“中宫收紧,四肢舒展”,但赵孟頫做得更绝——他把字的重心时而抬高时而压低,就像骑手故意晃动马鞍,反而让整行字产生了动态平衡。

(技法解析三:章法布局)

再看全局排布,这卷行书最厉害的是“疏密游戏”。前三行还规规矩矩,到第四行突然字距拉开,留出大片空白,紧接着又密集堆叠三四个字,这种节奏像极了好莱坞电影的剪辑手法。更值得留意的是行轴线的摆动:有些行像醉汉走路忽左忽右,但相邻行必定反向补偿,比如第五行整体右倾时,第六行就悄悄往左挪,这种相互牵制的技巧,好比走钢丝时不断调整平衡杆。

(临习建议)

要是你想临写这类作品,千万别被表面潇洒骗了。建议先拿透明纸覆在拓本上,用红笔标出所有方笔起笔的位置,会发现这些切入角度有固定模式。进阶训练可以试试“单字放大法”:选五个结构最怪的字,每个放大到巴掌大反复练习,重点体会他如何在不平衡中找平衡。还有个狠招——把字帖倒过来临,这样能更清楚地看到行气贯通的真实路径。

(创作启发)

现代人学这篇最该偷师的是“收放哲学”。他处理长笔画时像放风筝,线绷得再紧也要留余量,比如竖弯钩的出锋方向永远跟着下一个字走。当代书法创作常犯的毛病是太刻意,而这卷里那些看似随意的枯笔、破锋,其实都是预设好的“意外”。下次创作不妨试试:事先在草稿纸上设计三处“必然的偶然”,比如让某处墨色自然枯涸,或在某行故意写错字再补救,反而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