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对国有“三资”改革的一点冷思考

近日网络上传出的湖北省推出的“三资三化”改革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网传湖北省召开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推进会强调,要进一步深

近日网络上传出的湖北省推出的“三资三化”改革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网传湖北省召开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推进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更加深刻把握“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的“三化原则”,更加科学运用“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的“四则”方式,进一步推动全省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他们还具体例举了国有资源的类别,包括六类,即:矿产、林业、水利、土地、数据。核心处置原则是资产化。

国有资产包括五类,即:实物、股权、债权、特许经营权、未收益权,核心处置原则就是证券化。

国有资金,指闲置资金、低效资金,核心处置原则是杠杆化。

对这种“三资三化”的改革,从网络上人们的热议来看,基本是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认为这样可以盘活“沉睡的资源”,应以“包容的制度生态”来为它保驾护航。但也有许多网友认为这样的国有“三资三化”改革不妥,值得商榷。究竟该怎样看待湖北国有“三资”改革的问题,笔者也想谈点个人看法,注意,纯属个人观点。

个人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我们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我们通常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那么,对于这个国有“三资”改革,最根本的要注意什么,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关键点。

个人认为,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资源,什么是国有资源?

根据有关解释,资源是可以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客观存在。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的总称。它一般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

国有资源则是指国家依法所有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地、矿产、森林、水利等。国有资源实际上是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根据国家宪法的规定,国有资源属于全民所有。从法理上来说,国有资源是14亿人民的共同资源,如果要将国有资源资本化,应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作为地方一级政府,只能是有责任和义务管理好当地的国有资源,在没有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前提下,应该说是不能随意将国有资源资本化的,这是一。

其二,一切国有资源,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能侵占或者破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了的。在国有资源资本化的过程中,必然是要将国有资源转让给资本的投资者,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比如对国有资源的评估价,对经营者的使用约束等等问题。搞不好,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国有资源的损失或破坏现象。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企改制,就出现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而国有资源还有所不同,因为它是我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如果受到破坏,必将对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即使可以,“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明显这种提法是不妥的。资源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它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可以变成资产,但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科学合理,因为它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益,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利益而不顾子孙后代的盲目开发,这就要求必须有计划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了深刻教训的了。比如,我国前些年的房地产开发,由于过度开发,盖了太多过剩的房子,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而且引发房地产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再比如我们的矿藏资源,地下的矿藏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只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利益,大量的滥采贱卖,我们眼前确实能挣到很多钱,但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所以,“一切国有资源资本化”,这种提法能说妥当吗?

我们不是不要改革,我们的改革是为了社会发展得更稳健,要让人们获得更长远的利益。我们要发展经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战略眼光。这种片面的绝对化的做法是对历史的一种负债。现在我们把“一切国有资源资本化”了,我们现在是经济发展了,好过了,但从长远来看,是难以给子孙后代一个交代的。

我们发展经济,应该从发展科技上作文章,靠高科技发展来抢占国际市场的制高点,只有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稳住经济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不要搞一些“历史负债”的举措。我们现在经济发展了,但是空气、水源、土壤等污染了,破坏了,这是要儿孙来还这个债务的。正如有专家提出的,我们建了这么多的高楼大厦,几十年后,或者一百年后,变成了废墟,到时候只能是给子孙带来麻烦。这就是“历史负债”,所以,我们发展经济,不能有短视行为,一定要有长远战略眼光。

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向毛主席那一代老革命学习。比如,当年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就是功在千秋的事业。80年代能集中发展东南沿海经济,就是因为农村有这些最基本的保障打底,才能让全国一部分地方“先富起来”,这就相当于把当时的“存款”取出来了。

三线建设也是同理,当年花大力气在西部地区建设重工业实施,现在依然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儿孙受益不尽。

毛主席那一代老革命,思想境界就是不一样,他们那一辈能解决的,就一定会解决,那一代很难解决的,勒紧裤腰带拼了命也要解决,绝不贷后代的款,更不会断了后代的财路,而是要存下不少资产来让后人受益不尽。无论是抗美援朝,打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还是“两弹一星”,让中国成为拥核大国,绝不留下一点历史负债。

看看解体后的苏联,曾经的科技大国,现在只能靠卖资源过活,经济萧条,仰人鼻息。正所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吸取。

(纯属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