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错用感冒药,险酿大祸!提醒:冠心病患者谨慎使用这几种感冒药

入秋之后,感冒频发,对大多数人来说,吃点感冒药、多喝水、休息几天就能好。但对于有冠心病的人来说,感冒却可能暗藏风险。尤其

入秋之后,感冒频发,对大多数人来说,吃点感冒药、多喝水、休息几天就能好。但对于有冠心病的人来说,感冒却可能暗藏风险。尤其是一些常见的感冒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梗,甚至危及生命。

68岁的周叔就是,他得冠心病有十多年了,每天吃药一大把,最近天气转凉,他不小心感冒了,鼻塞、咳嗽、还发了低烧。想着感冒不是大事,周叔没去医院,自己在药店买了一款 “复方感冒药”,吃了两天。可服药后第三天,周叔总觉得胸口发闷、气短,到了晚上还出现了胸痛,家人察觉不对,赶紧送他去医院急诊。检查结果显示,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医生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幸亏送医及时。

追问用药史后,医生指出,周叔服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含有“伪麻黄碱”成分,正是这个成分刺激了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了心脏负担,诱发了心绞痛。

事实上,这个案例并非个例,每年秋冬季节,医院都会接诊不少因“乱吃感冒药”导致冠心病加重的患者。

一、冠心病患者为什么不能随便吃感冒药?

冠心病,就是心脏的血管变窄、堵塞,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而感冒时,身体会出现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这些症状本身就会增加心脏负担。如果再服用不合适的感冒药,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血管事件。

1、伪麻黄碱

伪麻黄碱是很多感冒药中的常见成分,主要用于缓解鼻塞。它通过收缩鼻腔血管来减轻鼻塞,但同时也会收缩全身其他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会增加心脏耗氧量,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甚至心梗。

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如果必须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小剂量使用,并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

2、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等)常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但这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会显著增加心梗、中风的风险。

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如果需要退热、止痛,可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但仍需控制剂量,避免过量。

3、第一代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常用于缓解流鼻涕、打喷嚏等过敏症状。但这类药物有明显的嗜睡作用,可能导致反应迟钝、血压波动,甚至影响心率。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使用后可能增加跌倒、心律失常的风险。

因此建议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含第一代抗组胺药的感冒药。如果需缓解过敏症状,可选择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但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咖啡因

咖啡因是部分感冒药中的辅助成分,用于增强镇痛效果、缓解嗜睡。但咖啡因会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冠心病患者不利。

所以,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感冒药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身病史,让医生帮忙查看有无这些成分,对于这种含咖啡因的感冒药,尤其是晚上服用,很容易影响睡眠和心脏健康。

二、冠心病患者感冒了怎么办?正确应对3步走!

感冒对冠心病患者而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感冒症状,不能自行用药,需遵循先评估、再用药、强护理的原则,科学应对。

1. 第一步:及时评估病情,别硬扛也别慌

感冒初期,先观察自身症状,重点关注是否伴随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发热持续不退等比较严重的症状,这提示心脏负担加重,需立即就医,及时处理。若仅为轻微鼻塞、流涕、低热,无上述危险信号,可先居家观察,但需每天监测血压、心率和体温,记录病情变化。

2. 第二步:用药前必做2件事,避免踩坑

冠心病患者感冒用药,核心原则是极简用药、遵医嘱,就诊时务必告知医生自己的冠心病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由医生根据病情推荐安全的感冒药。一般来说,冠心病患者应首选单一成分的药物,可以试试感冒中成药,如启达力荆防颗粒,避免复方感冒药,避开伪麻黄碱、麻黄碱、布洛芬、双氯芬酸钠、高钠成分,避免多种药物叠加使用。

无论哪种药物,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避免过量。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剂量不宜超过4克,否则可能导致肝损伤。

3. 第三步:加强居家护理,减轻心脏负担

感冒期间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同样重要,要注意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清淡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避免吃辛辣、油腻、高盐食物;若无明显水肿,可适量多喝水;注意监测病情变化,每天早中晚各测一次血压、心率和体温,若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异常、症状加重,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