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一词出自《道德经》中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其中的“万物并作”很不简单,原文为“万物旁作”,因遭误改隐没了十分重要的内涵。

在我们都熟悉的《道德经》中的名句“致虚极,守静笃”与“吾以观复”之间,有一句“万物并作”,这在马王推《帛书·老子》中的原文是“万物旁作”。
“万物旁作”其实是老子对“人的困局”非常精准的描述,是“致虚极,守静笃”的真正原因,也是“吾以观复”的重要目的。
而且,“万物旁作”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在魏晋时期王弼所修改的《道德经》版本中,由于他看不懂其中的“本源字义”,把“万物旁作”改成了“万物并作”,于是,“万物旁作”的真正字义就被隐没了。
本文将用“本源字义”恢复“万物旁作”的真正内涵,这样,就能贯通《帛书·老子》中前一句“致虚极,守静笃”以及后一句“吾以观其复也”的文意。
“旁”字的“本源字义”分析先来简单来解释一下“万物”的含义,“万物”二字的“本源字义”,在之前的文章中已进行过详细解读,详情请看相关文章链接。
“万物”等同于后世的“众生”概念,是指有生命的生物,在这里其实特指人。
下面来解读“旁”字的“本源字义”。

上图,是金文“旁”字。
金文“旁”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同”字,甲骨文“同”字的“本源字义”表示的是“显性世界”。
金文“旁”字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方”字,“方”字是在“人”字的字形上,在头部的上方和两侧各加了“一短横”,表示的意思是在“显性世界”中的人的认知能力是有边界的、有局限的。
所以,“旁”字的“本源字义”是:
在“显性世界”中的人,他们基于“显性人体”的认知能力,是受到局限的,他们的认知范围,存在着明显的认知边界。
“作”字的“本源字义”分析
上图,是篆文“作”字。
篆文“作”字的左半部分,是一个“人”字,表示在“显性世界”中的人。
篆文“作”字的右半部分“乍”,是“作”的本字。
这个“乍”字符,与金文“亡”字非常相像,请看下图:

上图右边是金文“亡”字。
篆文“作”字右半部分的“乍”字符与金文“亡”字的外围,都有着“竖折横”的笔划,“竖折横”的笔划在“本源字义”的造字原理中,代表“第一象限”,也就是“隐性世界”的含义。
金文“亡”字在这个“竖折横”的笔划中加了“一竖”和“一短横”,这样与下面的“竖折横”的横笔划组成了一个“上”字符。
因此,“亡”字的“本源字义”是:
从“显性世界”进入“隐性世界”,并且不断地向“隐性世界”深处进发。
而篆文“作”字右边的“乍”字符,则是把“亡”字中的“上”字符整体向上移了,并且下面依然保留了“竖折横”中的横笔划。
所以,这个“乍”字符就表示在“隐性世界”更为深处的存在。
这种“隐性世界”更为深处的存在,可以理解为决定“隐性世界”中事物生存以及发展的规律,或者说“系统自动力”,也就是传统文化中所说的“道”。
综上分析,“作”字的“本源字义”是:
“显性世界”中生存的人,在他们感觉不到的“隐性世界”中,存在着规范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以及“系统自动力”。
用一种哲学语言来说,人在“显性世界”生存的过程中,从自我感觉上来看,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但是,在人的意识之外,其实存在着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的客观规律以及“系统自动力”。
“人的困局:万物旁作”的白话文解读生存在“显性世界”中的人,通过“显性人体”的感官以及意识设定,在“显性世界”中进行社会实践,从人的“显性人体意识设定”的角度去体验,人都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可以决定自己在“显性世界”中做自己想做的事,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基于“显性人体”的感官以及“显性人体意识设定”的特性,人类在“显性世界”中的认知能力,是受到局限的,他们的认知是有边界的。
“显性世界”中的人,不管做什么,他们最终都受到来自于“隐性世界”中很高层次的客观规律以及“系统自动力”的限制,人最终在“显性世界”中能做什么、做成什么,都受到这种客观规律与“系统自动力”的约束。
“万物旁作”的现实意义“万物旁作”从某种角度来看,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假设前提。
中国传统文化从伏羲、轩辕黄帝、商周,一直到现代,在中国的历史上,上至最高统治者,下至黎民百姓,都认为在人的意志之上,还存在着天意。
所以,中国人在历史上普遍认同“天时,地利,人和”,把自己的自由意志放在一个低位,而去洞察、寻求高于人的自由意志的天意,只做与天意相吻合的事,而不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万物旁作”所包含的内涵,其实对现代人类也是有极大现实意义的。
不论人类的科技进步到什么程度,不管人工智能有多么强大,最终在“显性世界”中的人类,都无法逃脱客观规律以及“系统自动力”对人类的约束与规范。
所以,当人遇到困难、挑战的时候,首先要洞察和审视:自己要做的这件事,究竟是自己的主观意志想去做,还是依客观规律而行的。
在现实社会中,人遇到的困难和不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做了与客观规律不吻合,而自己想做的事带来的。
关于“重叠结构世界”、“重叠结构人体”以及“心智系统转换”的详细解释,请看心智玩家的专栏《黄帝老子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