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院士5月份的言论现在被翻出来,真不知道是什么人在背后造什么势。再次感叹,科学家还是少接受采访为妙,有些记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扭曲你的话,让你‘背后一刀’。这些断章取义的报道不仅误导公众,还容易给科学家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究竟什么样的人或企业是不能被批评的?为什么他们不能接受批评,甚至不能被评论?这样对提出批评的人口诛笔伐,其目的究竟是什么?

舆论的多元化和自由讨论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任何企图绑架舆论、让某些人或企业变得‘不可触碰’的行为,都值得我们深思。禁止批评的做法只会让问题被掩盖,无法真正解决。
我一直认为,知识分子的良知比黄金更加珍贵。有良知的的知识分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保护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实际上是在保护我们的未来免受欺压和保障我们自身的权益。只有那些坚持真理的声音存在,社会才能持续进步,个体的权利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我建议批评孙院士先花时间完整地观看他的视频,认真听一听他说的话,评判其中是否有道理,而不是出于情绪化的反应,盲目偏袒华为这样的企业。理性和客观的讨论才能推动真正的进步,而不是被情绪和偏见左右。
这是我第一次对国内媒体发表批评,特别是那些擅长断章取义的报道。以华为为例,孙凝晖院士的原话是指出‘华为的模式,依靠一家独自发展,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功,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难以实现重大突破和领先。因此,国内厂商应该加强合作,而不是互相打压。’ 然而,媒体只选择了他批评的部分,完全忽略了他对合作共赢的呼吁。这种选择性报道不仅扭曲了本意,也影响了公众的理性判断。

有人甚至将批评上升到政治层面,指责孙院士是美国代理人,收了美国人的钱,所以才会批评华为。言下之意,孙院士是在替美国人说话。

这种指责简直是无稽之谈。那些声称孙院士收了美国人钱的人,能否提供确凿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这样的指责难道不是诽谤吗?以孙院士的地位和学术成就,他有什么必要去拿美国人的钱?这样的论调不仅对孙院士不公,也在扭曲事实,抹杀理性讨论的空间。
排斥合理批评如今社会中反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排斥合理批评的氛围,令人深思。
孙院士长期致力于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在计算领域的深厚造诣无可置疑,多年来为我国的技术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指出华为的问题,是基于他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行业的洞察,这并没有什么不妥。我们应当尊重专业人士的批评意见,理性讨论,而不是因为企业的声誉而回避问题。这样的批评恰恰是为了推动进步。
无知者无畏,这便是为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原因。然而,一个健康的人体不可能只存在所谓的有益菌,正如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一天之内有昼夜更替,季节有寒冷有炎热。
我一直认为,对于一家伟大的企业,批评不足并非坏事,只要它是基于客观理性,便比那些只会歌功颂德、迎合奉承的小人来得更加磊落和坦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社会中反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排斥合理批评的氛围,令人深思。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应以理性和事实为准,不让那些伤害我国科学家的行为再次肆意横行。尊重科学,尊重那些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贡献的人,是我们应当坚守的底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