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长期在睡前玩手机的人,会付出啥代价?医生:或要承担这4种痛苦

不管多困,手一碰到手机,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明明眼皮打架,结果一刷就是一小时。这种状态,太多人有共鸣了。甚至有人半夜三点

不管多困,手一碰到手机,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明明眼皮打架,结果一刷就是一小时。

这种状态,太多人有共鸣了。甚至有人半夜三点还在看短视频,然后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班,嘴里念叨“我昨晚真不该刷那么久”。

可问题是,这种“睡前刷手机”的习惯,并不是简单的晚睡。它对身体的影响,比你想象得深远得多。不是恐吓,是有实打实的研究和病例在支撑。

你可能以为,自己不过是少睡了一点,最多第二天困一点。但作为一个看过太多“睡前玩手机后果”的医生,我得很直白地说一句:长期下去,代价不止是困和眼圈黑。

最近几年,来门诊看失眠、眼干、焦虑的人越来越多,一问病史,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睡前玩手机。不夸张地讲,这习惯已经成了现代都市人“自毁健康”的第一步。

第一种痛苦,是睡眠质量被慢慢掏空。

你知道吗?蓝光这东西,不止能让你眼睛干涩,它还能抑制褪黑素分泌。褪黑素是身体用来“通知你该睡了”的激素,蓝光一照,它就不分泌了。结果就是,你明明已经很困,但大脑还以为现在是白天,骗你继续清醒。

很多人说自己“越晚越精神”,其实不是你体质特殊,而是被蓝光骗了。你以为你在放松,其实是交感神经在兴奋。长期下去,生物钟被打乱,你会发现晚上越来越难入睡,早上越来越难醒,白天犯困,晚上清醒,恶性循环。

第二种痛苦,是眼睛在慢性透支。

我们门诊里做角膜染色和裂隙灯检查的,越来越多是年轻人。一查,泪膜破裂时间短得惊人,重度干眼。你可能觉得眼干没什么大不了的,滴点人工泪液就行。但你知道吗,干眼症是慢性病,很多人一旦进入中重度,基本是不可逆的。

更严重的,是视网膜黄斑区的损伤。高强度蓝光长期照射,可能让你提前进入视力下降的年龄段。你才二十几岁,眼睛却像五六十岁的人一样酸胀、视物模糊,这种落差,真的会让人崩溃。

第三种痛苦,是持续的心理内耗。

这点很多人忽略了。你以为自己刷视频是放松,其实你大脑在高速运转。短视频的快感机制,是基于多巴胺瞬时释放的。你刷得越多,大脑对真正的快乐就越迟钝。

长期下去,你会发现现实生活越来越没意思,吃饭没味道,看书坐不住,对人情淡漠,情绪越来越焦躁。焦虑、易怒、注意力涣散,甚至发展为轻度抑郁的比例,在年轻人群体里,正在上升。

我见过不少年轻人,来门诊说自己“心里堵得慌”,一问就是每天晚上刷到两三点。你说这是巧合?一个人长期剥夺自己的睡眠,破坏神经递质平衡,大脑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第四种痛苦,是身体代谢系统的隐性紊乱。

很多人不知道,晚上该休息的时候不睡,身体会进入一种“错位运转”的状态。皮质醇分泌紊乱、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这些都不是立刻能察觉的,但长期下来,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甚至代谢综合征。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睡得少,但吃得也不多,为什么还是胖?其实问题可能就在这。睡眠缺失本身就是代谢紊乱的导火索。更别说你边刷手机边吃夜宵,肠胃也跟着熬夜,胃酸分泌异常、肠道菌群失调,都是常见后果。

我接诊过一个身体几乎没有基础病的年轻人,突然血脂飙高,一查肝功能也异常。

他自己都惊呆了,“我平时也不怎么喝酒啊”。后来一聊,原来他每天凌晨三点前不睡,白天靠咖啡硬撑。这种生活方式,不等于慢性自杀,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反正年轻,熬一熬没事。但你身体记账,它不声不响地在记录你每一次的“透支”。等你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已经不是“早睡两天”能补回来的了。

再说个你可能没想过的事——脖子和颈椎的负担。你想想你刷手机时的姿势,是不是低头弯腰、肩膀内扣?这种姿势维持一个小时都很难受吧?但很多人一刷就两个小时。长此以往,“富贵包”“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这些名词,就不是别人的事了。

门诊里来做颈椎核磁的年轻人明显变多了。有人连脖子都转不太动,还有人晚上手臂麻、肩膀疼。你以为是肩周炎?其实是颈椎压迫神经根。而这背后的元凶,就是你那“睡前必须刷手机”的习惯。

还有一个我们不常讲但其实很现实的问题——性功能下降。长期熬夜、神经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对男女都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男性会出现晨勃减少、勃起困难,女性则可能内分泌周期紊乱、性欲降低。这些问题,很多人羞于启齿,但我们在临床上早就不是稀罕事了。

有些人会说,“我刷手机是为了放松,不然睡不着”。这就像一个人说,“我喝酒是为了助眠”。听起来好像合理,其实是在用伤害自己健康的方式,去缓解更深层次的问题。你不是真的睡不着,你是身体已经适应了那种“强行清醒”的状态。要改回来,很难,但不是不可能。

你可以试着在睡前一小时把手机放到别的房间,换成纸质书、泡脚、听轻音乐。刚开始肯定难受,因为你已经上瘾了。但坚持几天,大脑会慢慢重建“该休息”的信号。

其实我们并不是在反对手机,而是反对不加节制的使用。技术是好东西,用得对能提升生活,用得错,就成了“慢性毒药”。尤其是在该休息的时间,还在用刺激神经的方式延迟入睡,这是对身体最不负责任的事情。

你想清楚一个问题:你是想在夜晚多刷一个小时的短视频,还是想在30岁还能有清晰的视力、稳定的情绪、健康的身体?这是个选择题,不是玄学。

别等到身体出问题了才后悔。健康这东西,一旦出了裂缝,就不是“补一补”能修好的。你现在每晚刷手机的时长,都是未来看病排队的伏笔。

你可以不立刻戒掉,但至少别再自欺欺人地说“我控制得住”。因为从医学角度来看,你已经被控制了,只是你自己没意识到而已。

你每天睡前刷手机多久?你觉得自己有没有上瘾?你有没有试过戒掉手机,结果反而失眠?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经历。

参考文献:

[1]李艳,刘光霞,张小勇.蓝光对褪黑素分泌及睡眠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4,32(02):271-274.

[2]张文静,王永刚,刘佳.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设备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23,30(10):1193-1196.

[3]赵彬,许涛.睡眠剥夺对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2,48(05):309-312.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