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正确认识“更年期”,一份送给女性的身心安顿指南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经的生理阶段,却常被误解为“情绪失控”或“衰老标志”。更年期本身并非疾病,而是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经的生理阶段,却常被误解为“情绪失控”或“衰老标志”。更年期本身并非疾病,而是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自然过程,一般始于40-65岁之间。正确认识并科学应对,才能从容迎接人生的崭新篇章。

图源:AI生成素材

一、被误解的更年期,你了解多少?

更年期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雌激素波动,进而引发全身多系统适应性反应。根据《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在绝经前后的一系列相关症状统称为“绝经后综合征”,也就是大众所熟知的“更年期”,这一阶段始于月经紊乱,历经30年之久。

但公众对绝经后综合征的认知常陷入误区:

1.将“暴躁易怒”与绝经后综合征简单等同,忽略了抑郁才是更年期女性最大的情绪困扰。

2.认为潮热盗汗、失眠等是“矫情”,却不知90%以上女性会持续1年、25%持续5年以上身心备受折磨。

3.误以为绝经后无需妇科检查,实则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风险依然存在。

4.更值得警惕的是,绝经后综合征是多种老年疾病的“温床”。有研究表明,雌激素下降会直接引发四大代谢问题: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血脂异常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糖代谢异常引发糖尿病、蛋白质代谢异常加速肌肉衰减。

图源:AI生成素材

二、中医视角:绝经后综合征是“肾气衰竭”的自然过程

中医将绝经后综合征归因于肾气渐衰,精血不足,天癸渐竭的生理转轨。若阴阳平衡,可无症状自然停经;若失衡,则可表现为三类证型:

1.阴虚阳亢型: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为主要症状;(推荐: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2.肾虚肝郁型:以情绪波动、焦虑抑郁、胸胁胀痛为主要症状;(推荐:逍遥丸加减)

3.心肾不交型:以心悸失眠、烦躁健忘、多梦易惊为主要症状;(推荐: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中医调理核心在于“辨证论治”。需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方案:采用补肾气(熟地、山药)、调冲任(当归、白芍)、疏肝气(柴胡、香附)、养心脾(酸枣仁、黄芪)或活血化瘀(丹参、山楂)。

三、五大中医调理法,助你平稳过渡

1.饮食调理:滋阴健脾是关键,多食黑芝麻、银耳、百合、枸杞等滋阴食材,搭配山药、莲子等健脾。忌辛辣、咖啡、浓茶,睡前一杯温牛奶有助安眠。

2.中医外治:平衡阴阳效率高,可进行针灸、耳穴压豆等治疗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潮热失眠等症状。

3.情志调节:释放压力不可少。可通过冥想、书法、园艺等舒缓活动能疏解肝郁。

4.运动保健:动静结合最相宜,每日30分钟温和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散步,既增强骨密度又缓解焦虑。

5.作息管理:子时入睡养肾阴。22:00前卧床,保持卧室黑暗(遮光窗帘)、恒温(22-25℃),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四、走出误区,科学管理绝经后综合征

1.“忍忍就过去”不科学:中重度症状需早期干预,避免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

2.激素治疗≠致癌:国际绝经学会指南明确:60岁以下、绝经10年内女性科学使用激素,利大于弊。

3.保健品无法替代药物:目前无证据表明任何单一食物或保健品可替代激素治疗中重度症状。

4.情绪问题需正视:激素波动直接影响神经递质,必要时应寻求心理治疗。

五、绝经后综合征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在中医看来,绝经后综合征的到来恰似四季轮转中的秋收冬藏——肾气虽渐衰,智慧却渐丰。通过专业医生科学调理,让女性将这一时期转化为“更健康、更美丽”的人生新阶段。

正如部分公众人物的坦诚分享所传递的:放下病耻感,主动寻求专业帮助,每位女性都能在生命的金秋,收获从容与豁达。

图源:AI生成素材

(注:本文所述养生方式仅供参考,因个人体质存在差异,实施前建议通过专业中医辨证或现代医学检查,获取个性化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