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细琢,盛世留芳;花开锦绣,再度“绽放”。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开幕式上,来自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工笔牡丹画作品《锦绣春光》再次精彩亮相,以精湛绝伦的技艺与深厚绵长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四海宾朋的广泛赞誉。
盛世留芳 工笔牡丹画再度“绽放”世界舞台
《锦绣春光》这朵“纸上牡丹”,早已是国际盛会上的“老熟人”。
时间回溯到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的现场,各国企业家代表合影的背景,正是这幅气势恢宏的巨野工笔牡丹画《锦绣春光》。这幅高3米、宽15米的巨制,由巨野县书画院8位画家集体创作,以其锦缎式铺陈升腾的结构、传统工笔与当代手法融合的技艺,将牡丹的雍容华贵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为深刻的是其匠心独运的寓意:画中“红白黄绿紫”五种主色,象征着世界五大洲;全部盛开的130朵牡丹,对应着首届参会的130个国家和地区。整体作品表达了在世界五大洲共同努力下,国际贸易将迎来新的春天,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世界各国人民将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生活的美好寓意。

从进博会背景墙到频频亮相世界级舞台,巨野工笔牡丹画“星途”璀璨:2018年以来,《花开盛世》惊艳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盛世中华》亮相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国宝献瑞》入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国礼展厅,《盛世长虹》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多幅作品被联合国国际组织永久收藏……这份沉甸甸的“亮相清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笔牡丹画的艺术魅力,勾勒出文化自信自强的壮丽图景。
文化赋能 小画笔“画”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巨野工笔牡丹画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巨野是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也是中国工笔画学会命名的“中国工笔画之乡”。“将牡丹‘种’在纸上”——巨野画师的这门绝活,背后是文脉流长、底蕴深厚的工笔技艺。

20世纪70年代,面对巨野美术厂倒闭的困境,巨野画师没有让技艺湮没于黄土,而是克服艰难,开办培训班,为出口创汇培育骨干,打开了产业之门。进入新世纪,荣誉与机遇接踵而至。2000年获评“农民绘画之乡”,2003年巨野县书画院揭牌推动规范化传承,2009年成立全国首个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2024世界牡丹大会中国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论坛、山东省工笔画学会文化赋能示范县揭牌仪式举行……在这一进程中,巨野县立足基础优势,将工笔牡丹画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植——
立足基础优势,大力培植工笔牡丹画产业,年培训画师3000人以上。高标准编制书画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书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下设“塑品牌”“育人才”“拓市场”三个工作专班。制定了《巨野县关于发展书画产业的实施意见》,为巨野县书画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在的巨野,镇镇有画院,村村有书画师(室)。截至目前,巨野县拥有8个绘画专业镇、50个绘画专业村,65家基层画院;67位国家级书画家,180位省级书画家,书画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在全国建立了1000余个销售网点,年创作品150余万幅,作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巨野书画产业综合产值达45亿元。
从进博会背景墙上象征开放合作的《锦绣春光》,到遍布乡村画室的点点丹青;从国际舞台的“文化名片”,到百姓致富的“指尖经济”,巨野工笔牡丹画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输出的“破圈”与“出海”,更以一支小画笔精准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绘就了一幅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与百姓富裕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文/王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