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赵凤仙:化丑为美,丰富舞台——论2021西北红色校园戏剧中反面角色的作用

摘要: 在2021年西北地区出现的红色校园戏剧的人物形象中,有许多反面角色。在正面英雄光辉形象的辉映下,这些反面角色往往

摘要: 在2021年西北地区出现的红色校园戏剧的人物形象中,有许多反面角色。在正面英雄光辉形象的辉映下,这些反面角色往往被观众遗忘在灰暗的角落里。虽然和正面角色相比,反面角色在这些红色校园戏剧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反面角色不仅构成了这些校园戏剧的角色类型,而且也不乏给人印象深刻的典型形象,甚至有的反面角色的审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盖过了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因此,无论从角色类型塑造本身,还是话剧的魅力上来看,反面角色的作用都不应被忽视。

关键词:校园戏剧;反面角色;角色形象;戏剧社团

2021年,在中国西北地区出现了一大批“红色”校园戏剧,如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演出的《庄严的审判》,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剧社演出的《风吹唢呐枪声响》和西北大学小黑剧社演出的《红旗赋》等。在这些剧目中,反面角色不仅丰富多样,对剧情起到推动作用,他们自身也颇具性格魅力,往往比正面角色更能吸引观众。

一、反面角色的动作为戏剧情节发展奠定基础

(一)有了反面角色的转变,正面角色才能带给观众更强的精神动力。

在2021年西北地区出现的这些红色校园戏剧中,反面角色虽然是作为正面角色形象的衬托,但他们思想性格的变化是合理的,也有符合逻辑的行为动机,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坏而坏”。反面角色不是天生的,他们的转变都有一个过程。这种转变可以是身份的转变,思想的转变,也可以是性格的转变。

如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演出的《庄严的审判》(12月4日,该校长安校区小剧场)中的黄克功就是由正面角色转变成为了反面角色。黄克功本是革命功臣,但他在延河畔逼婚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遭到拒绝,一气之下开枪击杀了刘茜,变成了杀人犯。该剧通过黄克功这一身份的转变塑造了一个冲动杀人的反面角色出来。黄克功的成功塑造也使正面角色雷经天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反面角色动态转变为正面角色,如西安外事学院春秋戏剧社演出的《小院往事》(10月14日,该校雨花厅)中的张洪刚。张洪刚在戏中是个刚出狱的犯人。在社区民警小吴的帮做下,他学习法律,了解国家政策,最后改过自新,重新被社会接纳,也与家人重新建立的良好关系。咸阳师院剧社演出的《国茯》(11月24日,该校艺术演播厅)中的“反面角色陷害崔再冰的父亲,直接导致崔再冰父女远走他乡多年,也为崔再冰和穆建堂之间的误会、矛盾和积怨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反面角色的行为能够推动叙事,是戏剧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反面角色在不同时期心理、行为的转变丰富了戏剧情节。

一个反面角色,在剧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形象往往会使得戏剧情节更加紧凑连贯。这一点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剧社演出的《风吹唢呐枪声响》(7月5日,该校学生活动中心)中的强德玉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以唢呐班主身份为掩护的地下交通员赵陆登的养女赵玉清与唢呐手天锁青梅竹马,但却被民团团总强德玉霸占为妻。

天唢反抗无果上山当了“红匪”。这时候的强德玉毋庸置疑是以强抢民女,以官欺人的反派角色出现。但是在婚后,强德玉善待妻儿,时常接济老丈人粮食,这个时候他又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这也是他这个反面角色心理的一次切换。在确定老丈人赵陆登为红军后,他毅然决然地开枪。天锁潜入强府寻找藏粮图,冒充震川舅舅被唯利是图的刘秤杆揭发,他又心狠手辣的杀掉天唢,对养育多年的震川也命人扔下悬崖已。但在最后关头,他又心软放了震川,自杀而亡。这是他心理的又一次切换。

这种反面角色转换不仅使剧中人物形象真实饱满,也使得戏剧情节更加跌宕起伏。赵玉清被迫与强德玉结婚后帮助父亲为红军筹集粮食,再后来为天唢打掩护。在与强东花谈话时,她的一段内心独白也说明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坏女人。赵玉清的心理在不同状态下的切换也比较成功,既推动了情节变化,又丰富了戏剧内涵。剧中有这样符合逻辑的多变的角色,使得反面角色更加真实确切,也提升了观众的愉悦感。

二、多种类型的反面角色使得戏剧内容丰富多彩

英国二十世纪杰出的批评家福斯特在其著作《小说面面观》中提出了著名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理论。他认为围绕单一观念塑造出来的扁平人物,“一大长处是容易辨认,他一出场就被读者那富于情感的眼睛看出来”,“第二个长处是他们事后容易为读者所记忆。”这种观点也适用于戏剧艺术。

(一)圆形反面角色能以令人信服的方式给观众以审美享受。

戏剧中的反面角色如果是圆形人物,那么就绝不刻板枯燥,往往会在舞台上展现出鲜活的生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西安欧亚学院EU剧社演出的《共产党宣言》(5月28日,该校体育馆)中,邝兆年是个成功的商人,经营着祖上留下的丝绸生意。他本不想参与政治斗争。但以警察局处长沈卓为代表的阴险、自私、虚伪、贪婪的反动派把他的生意和生活弄得一塌糊涂。最终,邝兆年放火与沈卓一起连同自家的百年老屋同归于尽。如果说剧中沈卓是个扁平的反面角色,那么,邝兆年就是个圆形反面角色,其审美价值也更大。

陕师大剧团演出《生命树》(6月25日,该校终南音乐厅)中的三个主要角色是用一颗生命树作为意象贯穿起来的。戏中的反面角色印子是一个没有自己主见,好使用暴力的旧社会男性形象。他的家庭是当时社会男性压迫女性的一个缩影。但在母亲还有乡亲们的舆论场中,他也经常被嘲笑。印子是个压迫的对象也是个被压迫的对象。他的戏份不多,但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扁平的反面角色也能给观众以某种新奇感。

西安音乐学院实验剧团演出的音乐剧《战火青春》(6月23日,西安音乐学院歌舞剧厅)中的国民党军官就是一个扁平的反面角色。他以身穿军装揽着美女的形象出场,很明显地是一个利令智昏、穷奢极欲的腐官形象。在国家危亡、民众生活水深火热之际,他喝红酒品咖啡、调戏女学生李薇,在日本人兵临城下之时又弃城而逃等行为并不会让观众感到意外。这一角色带给观众的新奇感是在于他各式各样无下限的“坏”。

陕师大剧团《生命树》中的婆婆形象是一个封建愚昧的女性,她体现了农村落后的、带有封建色彩的旧思想旧文化,与戏中表达的女性思想解放形成鲜明对比。戏中的麻雀也是一个扁平的反面角色。在一次飞行集会上,他被国民党特务抓住,最终选择投靠国民党。作为一个反派,麻雀不仅与郁和梁形成了对比,也能体现出那个时代更多的样貌。这些扁平的反面角色虽然塑造得不很丰满,但却颇有新意,往往比主角正面角色更容易让观众记住。

在中外戏剧史上,反面角色中一直既有圆形人物,也有扁平人物,但比较而言,“扁平人物”更适合传统戏曲中丑角行当去表现。王国维曾经说过,“元明以后,戏剧之主人翁,率以末旦或生旦为之,而主人之中多美鲜恶,下流之归,悉在净丑。由是脚色之分,亦大有表示善恶之意”鲁迅在评价 《三国演义》时也说: “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

生活中一个好人也会犯错误,也会有缺点,一个坏人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坏。要在戏剧艺术中塑造人物形象,单纯表现他们坏的一面就会失之偏颇,影响表达效果。表现一个矛盾、复杂、综合的角色形象才能赢得观众,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三、反面角色的塑造更能体现创作者的功力

(一)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一个反面角色,导演与编剧至关重要。

舞台呈现的手段越丰富,观众审美要求越多元,导演与编剧就越要注重以表演为中心,追求一戏一格。红色校园戏剧创作也要从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出发,探索以戏剧为主体的舞台多元化表现方式,注重结合视听艺术,在坚守戏剧本体的前提下,调动一切舞台艺术综合表现手段。

特别是导演,应注意统筹规划,在演员刻画反面角色形象时,适当地进行舞台调度,协助演员完成对角色的塑造。南山剧社的《庄严的审判》中开始时演员背对着观众,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舞台调度错误,是导演思考不够全面的结果,也说明导演不具备专业的舞台指导能力。

(二)演员的二次创作也是塑造反面角色的关键的一环。

戏剧是再创造的艺术,剧本是戏剧创作的依据,演员塑造角色形象的时候就是把对剧本的理解形象化。反派角色塑造也是一样的,不同演员塑造的角色形象也不尽相同。演员要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角色进行再创作,把戏剧的主题思想在观众没有意识的境况下渗入其机体中,变成直接可见的。一部好的作品,演员就是一到台上,观众几乎就忘了你这个人本身,看到的就是那个角色,跟着你哭,跟着你笑。

西北民族大学满天星剧团演出的《映山红》(6月9日,该校西北新村校区大礼堂)中,“梁玉梅得知钱家辉叛变革命前后的情态大相径庭。语言、心理的变化,若脱离了演员主体情感的贴合,单靠理性的刻画难以演绎。饰演梁玉梅的演员假设自我遭到了背叛,把这种情感上升到家国大业上,从而使自我与舞台形象相契合。区别于‘表现派’对角色形象的完全复刻,‘体验派’更需要将自我融入戏剧角色之中。”

相较于梁玉梅的丰满形象,钱家辉的形象就让观众觉得单薄,他的故事也过于简单。这主要是因为演员表演不到位造成的。演员在塑造角色时,稍显僵硬,给人一板一眼的感觉,不够生动形象。

舞台上艺术化了的角色,说到底是角色性格的艺术化。反面角色想要塑造好,要对角色有十分深刻的理解,抓住角色的性格基调,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以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语言艺术在表演中也十分重要,反面角色在语音面貌上,有奸佞、冷漠、阴阳怪气之感,在形象特点上,也应该符合角色的职业、身份,避免出现不合时宜的语言。为突出角色的个性,还可以选用方言演绎,或加入有特点的口头语言,增加观众对其的印象。剧中反面角色对话要简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得将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使其身在内,意在其中。

四、反面角色的教化作用使戏剧内涵得以升华

(一)反面角色反映了人性的某一方面。

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反派角色不仅仅具有艺术审美功能,它的教化意义也不应被忽视。“一般说来,剧中的正面角色之正面行为是在对反面角色之反面行为的批判、否定和超越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成功的正面角色,能激励人心,引人向善,而一个成功的反派角色,却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或者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因为我们总能从反派身上看到自己。

不难发现,反派角色在剧中的种种表现能够激发出隐藏在观众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每个人都有很多张不同的面具,而这些所谓的面具其实就是代表着不同的人格,或者人格中的某些侧面。而观众对于戏剧舞台上角色的认同,其实就是对自身内心之中某个或某些人格的认同。因此,反派角色的存在能够激发大众对于自己人格的挖掘。咸阳师院剧社的《国茯》在最后斗茶的剧情中,刁老板以反面角色出现争夺会长之位,也暗示着人性本身对权力、利益的渴望。

新疆大学火蜥蜴剧社的《共产党人在新疆》(6月28日,该校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中的反面角色是盛世才。盛世才表面上大力夸赞毛泽民等人对新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背地里却险恶猜测这是他们笼络人心的举动,塑造了一个阴鸷险恶的两面人。戏剧中反面角色使人更清晰地认识到人性的阴暗面,而只有当人能够充分、得当地认识自己,并且能够有效协调人格面具,才能活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

(二)反面角色具有教化意义。

戏剧中反映的善与恶、正与邪,是观点对立,也思想矛盾的爆点,可以使角色更饱满。反派之所以成为反派,除了经历与选择之外,还有思维。但恶未必永远是恶,善也未必永远是善,它们本来就是交替着在变化。一个契机,一次顿悟,都有可能让角色发生巨变。恶变善,善变恶,周而复始。这也呈现了命运莫测的一面。所以,有正派自然会有反派,有邪恶的人也会有正义的人。它们之间还有衬托作用。红花还要绿叶衬托,在恶的衬托下,善就显得尤为可贵。

在反面角色的反面教材下,人们往往会趋向于正面角色的善良的一面,从而跟随正面角色的脚步,以其为榜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因此反面角色在戏剧艺术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一个好的反面角色往往比正面角色更具艺术魅力。

五、余论

2021年西北地区演出的红色校园戏剧中的反面角色大部分塑造得较为成功,但有的角色仍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校园戏剧的主创群体是学生,他们的阅历不足以支撑起这些剧目,特别是演员的表演能力仍有待提升。这点在《风吹唢呐枪声响》里体现得尤为明显。该剧的演员台词过于生硬,演技过于僵化,让观众难以有代入感。2021年西北地区出现的红色校园戏剧中的反面角色具有一定的共性:他们都很反动,想方设法阻挡革命事业的胜利,心里有的只是个人利益,所作所为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但这也导致他们命运的悲剧。如《风吹唢呐枪声响》中强德玉走投无路自杀,《映山红》中钱家辉背叛革命,最后自食恶果,被梁玉梅枪毙。当然,评判2021年西北地区红色校园戏剧的反面角色形象也需要参考中国戏剧的思想传统和艺术传统。

就目前看来,红色校园戏剧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我们也期待能够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更鲜活的反面角色形象,带给我们更多思。“在互联网时代,校园戏剧到底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处于什么位置,将呈现什么形态,在较短的时间内还很难看清楚。为了使校园戏剧适应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为了社会进步和青年学生的未来,为了在西部教育和文化建设事业上找到恰当位置并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西部教育界和戏剧界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扶持学生演剧活动,促进中国西部校园戏剧的发展。

(原载《艺术家》2024年第1期,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