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咸正
(资源经济学家、哲学研习学者、《澳门导报》专家库顾问)
二 两位画家的虾画艺术比较研究
B.郑金春在虾画艺术传承和发展上的贡献
3. 郑金春虾画艺术类型初探⑤
(3)自创的比喻性象征喻象虾画①
他的这一创构,是建立在民间将虾称为 「小龙」的民俗基础之上,并进一步将此民俗升华为如下理性认识:「虾有龙姿势,龙助虾之威,群虾聚成龙,龙行以天下」(见第 7 页虾画题词)。
笔者依照「四字金句」格式将其改写为:虾有龙姿,龙助虾威,群虾成龙,龙行天下。以下,进一步剖析这四组金句的深层含义。
事实上,这一深意已在第 7 页的虾画中得以体现:画中虾的数量难以计数,每只虾所展现的龙姿各不相同,初看似乎毫无章法。实则,背后有一种理念(或思想)与既定的宏大目标,在规范它们的聚集方式,并引导它们前进的大方向。

图片来源:澳门导报 (澳小导公众号)
这段诠释,亦是对本小节题目的批注:将虾比作小龙、谓群虾聚成龙,皆属比喻;进而,为比喻对象(小龙或群虾聚成的龙)赋予象征与寓意 ——「龙行天下」;其后,将由此形成的喻象定名为「比喻性象征喻象」。
经由郑先生「龙助虾威」的创构,不论是单只虾、多只虾,还是群虾阵的比喻意、象征意,以及比喻性象征意,均得到极大丰富,尤其实现了内涵的升华。《名师教学范本(十一)》共收录二十幅作品,其中十幅隶属此大类型,占比达半壁江山!而题名为「龙行天下」的作品,又占其中五幅(分别见第 7、13、16、17、19 页),数量颇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行天下」主要有两层含义:
其一,在文化历史与哲学层面,指伏羲龙独创华夏文明,以及后世衍生出三教九流的分化与融合。其中,三教指儒、道、释三大教派;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与学术领域的各类流派及其分化与融合;
其二,在象征与寓意层面,通常象征生机蓬勃、事业有成、前途光明的集体(大至国家、民族)或个人(如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企业家……)。
这两层含义共同构成「龙行天下」的多维度意义,既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积极的愿景与祝福。
(来源:澳门导报官网连载 14 / 阅读完整内容可前往澳小导公众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