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段时间,老妈的手机,屏幕就没熄灭过。
我以为是抖音极速版靠刷短视频挣钱的手段,便用“你挣它那点钱,还不够电费”一顿反驳,又“再跳出个广告,骗了你的钱”恶作剧般吓唬。
可说归说,劝规劝,丝毫不影响,老妈短视频刷得起劲。
刷到讲什么孝,什么是教育,什么能挣钱,还不忘第一时间分享。
好像我的不成功不开窍,就差这最后一点点点拨。
直到她的宝贝孙子有了迷恋手机的苗头。
对手机的态度,180度转弯极其克制,又小心翼翼。
往往夜很深了,我困得熬不住。
去看孩子被子有没有盖好,好准备安心睡觉时。
才听见老妈房间里,手机播着的短视频。
02
今年十月一,二姑和小姑来给爷爷奶奶烧纸。
午饭一起聊天时。
二姑说:“夜里根本睡不着,就听小说,一听就听就到夜里二三点,实在是困了,才睡上一会。前两天,小说里播缅北诈骗,吓得更睡不着了。”
小姑转移了话头说,前阵子见我写了篇奶奶的文章,可就看了一次,后来再也找不到了。
二姑紧接着附和道,她也看了,写的跟真的是的,看的眼泪汪汪的。
两位姑姑的话头刚起,正中了老妈的心思,便卖力的跟两位姑姑推销起我的公众号。
从微信里找公众号,再去公众号里找关注,再去关注里找“张小俗”,然后点开头像就有一百多篇文章。
步骤之熟练,过程之清晰,让我一度忘了,老妈亦是一位老太太了。
感动之余,竟忽视了“被公开处刑”的羞愧。
我只笑笑,脚趾扣地,又不敢说话,继续听的仔细。
03
次日,我六点多醒的,只见公众号助手的APP右上角亮起了红点。
打开后,全是二姑和小姑的点赞和推荐。

最早的一条,凌晨4点19。
此刻,窗帘遮着窗户;缝隙之外,天色微亮。
门外,响起老妈准备做饭的声音。
除了周末孩子们都不上学,媳妇硬性要求早上她来做饭。
早餐在老妈的照料下,寒来暑往,准时、可口。
看着公众号里姑姑的推荐,听着门外老妈做饭的声音。
我知道,这顿饭于老妈而言,是一种新的一天开始的仪式。
我知道,大概率她并不是这个时间才起床,而是在等这个时间的到来。
就像一种明明我36了,在她眼里依然是个孩子的关于“妈妈”的使命。
又像一种即便着实老了,依然被需要就可以抵抗“衰老”的快乐。
日复一日、毫无意外。
04
老人觉少,夜里睡不着,早上又醒得早,并不少见。
老妈是。
4点多就来推荐我公众号的姑姑也是。
在我们的城市还没有禁炮禁烟花时。
每年年初一有一早放鞭炮的习惯。
习俗讲,谁家的鞭炮第一个响起,预示着谁家家人勤奋。
农民又以勤为荣,勤能致富;抢到年初一的头炮便是好兆头。
可即便专门算计,历年来胡同里第一家响起鞭炮声的,总是年龄及辈分都最长的继道老爷家。
长此以往,邻居们也默契的以他家为首响,而持续接力。
后来,禁炮了。
胡同里最早起的从来还是他。
鞭炮是他一年一次的仪式;每日的早起却是又一个老人,睡不着等天亮的借口。
这借口,便是一个个老人们又过了一天的盼望和念想。
05
睡不着,等天亮,他们在等什么?又在想什么?
我没问,但我知道。
老妈在想大姐二姐什么时候能真正过的好;
在想大姐今天会不会还来蹭饭吃;
在想二姐今天又什么时候打来电话;
在想我的公众号到底能不能挣钱;
在想我们夫妻两并没有教好她孙子的狠心,两个可爱的孙子可得好好学习好好争气。
一年年,一天天,想着、想着;
直等到早饭时间,起床、做饭、整理心情,开始又一天的重复。
都在讲,所谓孝的本质,即是子女的陪伴。
可有质量的陪伴,却建立在一起好好说说话、好好吃饭的日常琐碎之上。
但即便像我们就在家里,一天的有效陪伴都少得可怜。
一个小时?坦白讲,很惭愧,我不敢保证。
一天24小时,此外还有23小时。
刨除找点活做,亦或是跟她的伙伴们散步闲谈的个把小时。
一天有一大半的时间,无事可做;庆幸的是,手机填补了这些空档。
06
我想,诸多家庭,并无二致。
是手机代替了如你如我一样的儿子、女儿,行使着陪伴、消遣、娱乐的作用。
简单却重要,又日复一日地见证着老人们的一分一秒和等待天亮时的乏味和孤独。
于你于我而言,夜已然清冷,冗长。
乏味和孤独又最难忍受,我们总要有趣且热闹,再不济即便再爱独处,也要心安理得、图个开心快乐。
那么代入老人的角度,等待天亮且日复一日,虽是乏味和孤独。
可当清醒将孤独变得具体且漫长,又何尝不是一种无所适从;假如等不来一顿饭的团员和一个电话的寒暄,又何其残忍。
那么再回到子女的身份,如果要把孝讲的具体。
就简单的如:
在她的手机还有电的时候,多讲讲电话。
在她还有表达欲的时候,听听她的唠叨同时也说说你的烦恼。
在她做饭的时候,把饭吃光。
在她敦敦教导的时候,好好听课。
你看,是不是很简单,可讽刺的是,简单最难。

最后。
祝天下父母,无灾无难无病痛。
愿天下子女,多钱多闲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