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杨宏
作者简介:
桡哲,独立学者。10余年来,致力于东岳哲学的革新、研究、传播和发展。
著有原创哲学理论:“外在生存结构论”、“群团化分工论”;《三大起源通论》(含生命起源、意识起源、社会起源);心理学基础理论《心理学原理》、《人格学原理》;哲学通史《物演哲学史》;美学基础理论《物演美学论》。
柏拉图哲学思绪的来源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一样,都认为传统的美德以及大多知识已经没落,仅仅停留在遵守旧俗和审慎行事方面,如果不对美德和知识自身的基本原则进行反思,就不可能经受起各种意见变迁的考验,知识也就不能永恒的站住脚。
同时,在苏格拉底那里已经显现,通过概念所表达的知识,是可以独立于感觉意见的一种新知识,这些都被柏拉图积极的吸收了,所以,柏拉图是极度赞同苏格拉底的,甚至直接继承了苏格拉底求普遍性定义这一研究学问的方式,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经由概念分析才能获得,而且认为这普遍性的概念才是事物的本质或本性,也所以,柏拉图把苏格拉底伦理学中对美、道德、正义等审美和道德范围的普遍定义扩大到了世界的方方面面。
而且,柏拉图也可能从苏格拉底那里学到了为世界寻找目的论的解释而不是机械论的解释,因为对“善”的目的论追究是柏拉图宇宙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后人追究人的目的、万物的目的、宇宙的目的之根本所在。
柏拉图赞同毕达哥拉斯“唯理论”下的“数”才是万物的本原,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柏拉图说具体事物是理念的分有就几乎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具体事物是“数”的摹仿一样,其区别在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和事物是一回事,因为毕达哥拉斯的“数”是从具体万物中逐步抽离出来的,而柏拉图的理念则是脱离了具体的事物,是通过纯粹的具象和抽象概念来建构一个非直观可见的理念世界,也就是说,从毕达哥拉斯着重从具象万物抽象出形式或数学符号,而柏拉图则是着重通过具象概念和抽象概念符号、形式来重新建构理念世界,另外,柏拉图还从毕达哥拉斯那里学到了宗教的倾向、灵魂不朽等最终引发了洞穴比喻的一切思想,当然最重要的是对数学的尊重。
柏拉图也赞同赫拉克利特,认为具体的世界万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柏拉图并不像赫拉克利特一样肯定感觉世界流变的客观性,而是否定它的真实性,也就是柏拉图认为所谓具体事物的流变都是虚幻的,具体事物不是根本性的实在,只有纯粹的理性理念本身才是真正的实在;柏拉图赞同埃利亚学派认为存在是一(善的形式是一个统一体)、认为真正的世界(即理念世界)是不变的、永恒的,而非理性的存在都是变化且虚妄的;柏拉图赞同原子论学派认为“基本物质”是杂多的,其区别在于柏拉图认为任何个体的运动都归结于整体目的论意义上的运动,而原子论则认为个体的运动都是独立的;柏拉图也赞同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心灵支配着世界,而且心灵是完全区别于物质的。
由上可知,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几乎就是整个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综合。
他基于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一,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阿那克萨戈拉的心灵,苏格拉底的概念,最终达成了人类用感性直观去认识世界走向了用理性逻辑去认识所谓的“客观世界”,尽管这必然是逻辑自洽的,但是柏拉图强调了理性理念这一论点,使得人类把关注点放到了理性逻辑上,并最终建立了以理性为基础的理念世界而且是与既往哲学家融洽的新思想系统。
尽管柏拉图学说本身有太多神学思绪,以及很多问题,但是其学说的整体思想却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台阶,如果说没有柏拉图的哲学,很难说亚里士多德会将理性逻辑形式与感性经验的对象融合,也就很难说会有后来的古典哲学乃至科学。
当然,柏拉图最为重要的思想莫过于他的理念论,他不仅将他的理念论用在自然哲学上,而且还用在了道德和国家治理、心理学上,因为在他看来理念本身的是客观且绝对存在的,那么,以此为基础的道德和国家治理也就能有实现客观和实现绝对稳定的可能,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图独特的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