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女首相组保守内阁!民众工资能涨吗?

咱们先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捋清楚。当地时间 10 月 21 日,64 岁的高市早苗在国会投票中敲定第 104 任首相之位,

咱们先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捋清楚。当地时间 10 月 21 日,64 岁的高市早苗在国会投票中敲定第 104 任首相之位,成了日本战后首位女首相。刚当选她就马不停蹄组内阁:官房长官交给理念相近的前防卫大臣木原稔,防卫相是人气颇高的小泉进次郎,外务大臣沿用熟手茂木敏充,连新设立的 “外国人政策担当” 都给了自己的忠实拥趸小野田纪美。

这内阁一眼望去全是 “自己人”—— 所有核心阁僚都支持修宪、强军,妥妥的保守派阵容。而她能上位,全靠和维新会搞 “闪婚” 式联合,毕竟自民党早丢了两院多数席位,只能靠 “阁外合作” 撑场面。此时的日本早已是 “内忧外患”:政府债务破 1300 万亿日元,实际工资连降,物价涨得老百姓直皱眉。老话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这把火先烧向了派系分赃,而非民生难题。这位打破 “玻璃天花板” 的女首相,真能给苦日子里的日本人带来希望?那些盼着涨工资、稳养老的普通人,这次能等到实在的好处吗?

先说说这内阁的 “保守密码”,简直是 “自己人组队干大事” 的典型。高市选阁僚就像公司老板搭班子,优先给 “功臣” 和 “知音” 分岗位 —— 帮她竞选的推荐人全进了内阁,连新设职位都给了心腹小野田纪美,既管经济安全又抓外国人政策,权力一把抓。更关键的是 “理念清一色”:不管是木原稔还是小泉进次郎,都跟她一条心要搞修宪,想把自卫队改成 “国防军”,防卫预算还打算接着涨。

这操作像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拉伙创业,先把理念统一的人凑齐,再推进 “核心项目”。可网友看得门儿清:“这哪是组内阁,分明是搭修宪小分队!” 最讽刺的是,高市喊着 “以民为本”,却把民生阁位全给了保守派老将,没一个专门盯着工资、物价的 “民生专员”。有日本网友吐槽:“选阁僚跟论功行赏似的,老百姓的需求倒成了边角料,这波操作太让人失望。”

比内阁构成更扎心的,是民众的 “期待与落差”,简直是 “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个空口号”。雅虎民调显示,58.1% 的人最关心经济,盼着工资能涨、物价能稳。我认识个在东京做文员的华人朋友,她发来消息说:“现在便利店饭团都涨了 10 日元,房租月月涨,工资却原地不动,就盼新政府能给点实在的。” 大阪的退休老人佐藤叔更愁,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护理人员都招不到,就怕哪天没人管。

高市倒是画了饼,说要把饮食消费税降成 0%,可懂行的都知道,日本债务占 GDP 超 250%,这钱根本没着落。东京股市倒涨了 700 多日元,可普通上班族没拿到半毛钱好处,反倒担心 “积极财政” 最后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有网民说得实在:“股价涨得再欢,不如工资多给一千,空喊口号谁不会?” 更让人无奈的是,高市满脑子修宪强军,对养老金、护理短缺这些 “火烧眉毛” 的事,提都没提具体办法。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这届政府的 “隐形雷区”,简直是 “走钢丝还带着重物”。首先是联盟不稳:自民党和维新会就是 “临时搭伙”,维新会不入阁却有否决权,俩家一个要渐进改革,一个要激进分权,迟早得闹掰。这就像俩性格不合的人合租,表面客气,转头就可能因为水电费吵架。

其次是 “钱袋子空了”:防卫预算要涨,减税要花钱,可政府早欠了一屁股债,再增发国债就是 “拆东墙补西墙”,搞不好日元都要贬值。最后是修宪争议:多数人怕改和平宪法会卷入战争,国会席位又不够,硬推只会激化矛盾。有评论家说得直白:“这届政府就是‘短命相’的胚子,随便一个雷炸了都可能垮台。” 老百姓看得更透彻:“别说涨工资了,能撑过半年不换首相,就算烧高香了。”

说到底,这场 “女首相组阁大戏”,本质是保守派的权力洗牌,而非民生的曙光。高市打破性别天花板值得肯定,可内阁满是派系亲信,政策重心偏向修宪强军,把民众最急的工资、养老问题抛在脑后,再好的象征意义也暖不了人心。政治就像做豆腐,得实打实磨,光靠口号和派系撑场面,迟早要散架。

老祖宗讲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治理国家得靠实在举措,不是靠派系和口号。日本民众要的从不是 “首位女首相” 的虚名,而是饭团不涨价、工资能到手、养老有保障的安稳日子。高市要是真想坐稳位置,不如把组阁的心思用在民生上,别让 “早苗经济学” 变成 “口号经济学”。

希望这届内阁能少点算计,多点实在。不然你说,要是再过半年工资没涨、物价还涨,那些盼着好日子的日本普通人,还能信几次 “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