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小米YU7月销超Model Y,为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造车会这么轻松?

尽管小米汽车在网上的风评一直处在半边倒的形势,而细究其口碑下降的核心原因,其实归根结底,是“靶心效应”放大了信任危机。小

尽管小米汽车在网上的风评一直处在半边倒的形势,而细究其口碑下降的核心原因,其实归根结底,是“靶心效应”放大了信任危机。小米作为跨界造车的顶流玩家,自带“流量体质”,前期依靠IP快速破圈,收获了远超传统车企的市场关注度,这种流量红利在事故发生时,就很容易转化为“放大镜”,任何负面事件都会被舆论迅速捕捉和放大。

在我看来,小米汽车当前的舆论困境,其本质是互联网营销思维和汽车工业安全逻辑的激烈碰撞。但不可否认,“黑红也是红”啊,小米汽车作为“流量圣体”,在当下乘用车消费环境中,仍然是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作为了解,翻开10月份中大型车细分市场销量排行榜以及中大型SUV细分市场销量排行榜,赫然看到位列销量排名头部的分别对应小米SU7和小米YU7两款车型。

不过,相较于小米YU7来说,SU7的市场热度明显下降了不少,从今年4月开始,月销量逐月下滑,从28585辆下降到14992辆,然即便如此依旧超过了奔驰E级、奥迪A6L等传统豪华车型的10月销量,甚至风头盖过了同级别高性价比“打法”的奇瑞风云A9L和吉利银河星耀8 PHEV。

接下来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小米YU7这款全新的流量明星身上,该车10月交付33,662辆新车,对比同价位核心竞品特斯拉Model Y(同期销量19,488辆),多了将近一个月的销量。相信看到这儿,有朋友犯嘀咕了,小米汽车不一直都有“交付难”的问题么?而且和特斯拉Model Y相比,小米YU7作为纯电SUV市场“新人”,没有口碑积淀和品牌认同感,这些车主就敢直接以BBA“豪车”的价格入手?

没错,在过去小米SU7的交付周期相对漫长,但不可否认,小米汽车在经营策略上确实有两把刷子。小米SU7上市时产能规划偏保守,而小米YU7在SU7经验中总结出了系统性产能提升策略,一方面在YU7上市前就提前布局二期工厂,专供YU7生产,这“一车一厂”的规划帮助YU7避免了初期产能不足的困境。

另一方面,YU7上市时,小米采用动态产能调整策略,将SU7订单积压作为缓冲,优先保障YU7的产能,这也使得10月单月交付量环比增长50.49%。此外,小米汽车智能制造技术升级,汽车工厂平均76秒下线一台新车,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到100%,并应用了AI大模型自研的“X-Eye”检测,质检准确率大幅提升,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YU7的产能爬坡速度。

产能问题解决后,我们再来看小米汽车是如何强化和巩固小米YU7在对应细分市场竞争力的。先看定价,小米YU7推出3款车型,指导价25.35-32.99万元,这一定价区间和特斯拉Model Y(指导价26.35-31.35万元)形成了直接PK,但起售价低了1万多,且中大型SUV的产品身份更契合国人“以大为美”的购车偏好,在产品本身定位越级的基础上,新车还标配了激光雷达、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等高端配置,这种“入门即高配”的营销策略精准戳中了年轻消费者的性价比需求。

从宏观角度来看,小米YU7的市场定位相较同期对手来说,更为精准,其瞄准了25-30万这个少有人做的轿跑SUV市场空缺,避开了它与主流“奶爸/商务SUV”的直接竞争。与此同时,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落地,构建了独特的智能化生态系统,车家无缝联动的智能生活体验绑定了用户的“品牌粘性”。数据显示,小米汽车用户中有66%为小米手机用户,这种品牌忠诚度的迁移,化解了大量小米作为新车企需要面对的用户信任难题。

另外小米YU7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虽然不是第一梯队的水平,但结合高精度地图、毫米波雷达、视觉感知等多重技术,技术路线尽管保守了些,但属于“到手即用”,没有“期货感”。而特斯拉FSD目前在国内落地进度和功能完整性还不够理想,这种差异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对于“即买即用”的用车需求,且YU7车主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只是冲着高阶驾驶辅助来的。

对于车主来说,小米YU7的颜值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其大溜背轿跑设计不仅形似顶级超跑SUV法拉利Purosangue,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对年轻化、时尚化外观的审美追求,而且巧妙平衡了空间与造型的关系,保留了相对宽松舒适的后排空间。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Y全球统一的设计理念虽然维护了产品的一致性标签,但应对中国复杂国情和用户舒适乘车需求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此外,小米YU7针对“电车续航短、冬季续航焦虑”给出了相对务实的解决方案,长续航版在CLTC标准下最高续航可达835km,相比特斯拉Model Y来说更具优势,且YU7支持800V高压快充规格,理论上10分钟可以补充250km的续航里程,出行效率提升40%,为纠结电车续航的用户人群提供了较好的选择。在座舱内,新车所采用的“Hyper远端天际屏”也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角度进行了创新,丰富了座舱的沉浸式科技感,全新的配置策略打破了传统审美壁垒。

除此之外,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小米汽车的本土化服务网络扩张速度有多么迅速。区别于特斯拉经销网点的覆盖,小米汽车仅用2年时间,便已在全国布局布局424家门店,覆盖125座城市,服务网点增至235家,覆盖140座城市,这种直营+授权相结合的渠道策略,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对便捷的购车和售后体验。

结语

相比传统造车企业,小米汽车作为跨界造车互联网企业,其突出的优势在于产品定位精准(迎合市场需求进行研发设计生产)、生态协同(打通人-车-家生态链)、本土化创新(打破传统设计禁锢)、供应链管理(利用平台化生产优势、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这也是小米YU7不靠“价格战”“营销噱头”就能在细分市场脱颖而出的关键。简单总结,小米YU7之所以销量不受舆论左右,本质是小米汽车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和技术整合能力的结合,它没有简单效仿特斯拉去经营,而是在寻找适合中国市场的差异化竞争路径。

评论列表

Ens
Ens 4
2025-11-19 16:50
鬼火跟傻姑娘多。然后数据造假。懂车帝现在销量不能信。互联网公司的数据都不能信。[得瑟] 我兄弟租了一个刚起步就撞了,差点与世隔绝。我只能说,你钱多,买车,维权,卖力而不讨好。[点赞]
用户10xxx36
用户10xxx36 3
2025-11-19 10:23
数据对比没输过,现实没赢过。小米手机跑分经常第一,信的人,深信。不信的人,都知道数据造假。
群魔乱舞春秋三国
群魔乱舞春秋三国 2
2025-11-19 22:00
米粉儿为火烧而生,米粉爹错把米粉儿当柴烧[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