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琵琶还在金陵宫城的暖阁里放着,断了一根弦。那是周娥皇最后一次弹奏《霓裳羽衣曲》时弄断的。李煜不让修,他说断弦的声音反而更动人。
公元975年的冬天特别冷。北宋军队围城三个月,金陵城里粮食都吃完了。宫人们饿得吃完了池中的锦鲤,后来连窗棂都拆下来啃。城破那天,李煜在澄心堂坐了一整夜,写废的纸堆满了砚台。
“该换衣服了。”小周后拿着素服进来说。她亲自为他取下九龙金冠,发现他才三十多岁,头发已经白了很多。
他们坐船去汴京,走了二十七天。每过一座桥,李煜都要站在船头看很久。押送的士兵开始还骂他,后来就不管了。他们不知道,他是在记住这些景象,以后写词用得着。
在汴京住的院子还算干净,只是围墙很高,只能看见一小块天空。李煜教小周后写词,她总是写错词牌名。写错了也不改,笑着说要创造新词牌。
赵光义当皇帝后来看过他们。那天雨很大,他拿起李煜写的词看。“写得真好,”他说,“可惜江南的春天不会再来了。”
重阳节那天,小周后被叫进宫。回来时头发乱了,衣服上沾着陌生的香味。她什么也没说,把李煜没写完的词扔进了火里。“不用再写回忆了,”她说,“反正都回不去了。”
李煜死在七夕晚上。他喝多了,当着皇帝派来的人唱了《虞美人》。第二天就听说皇帝赐了毒酒。他死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血染红了小周后绣的香囊。
小周后正在梳头时听到了丧钟。画眉的笔掉在了地上。三天后,人们发现她穿着结婚时的礼服死了,身边散落着李煜所有的词稿,都被眼泪打湿了。
很多年后,汴京的酒馆里还有人唱李煜的词。一个老乐工说,最让人难过的是那句没写完的“玉楼瑶殿空照影”。
那艘送他们去汴京的船还在运河上航行。没人知道,船底刻着两行小字:“人生长恨如春水,不似琵琶弦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