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做总统,特朗普或许更像一个商人。”
自从发现在中国身上捞不到什么好处之后,特朗普就干净利落的对中国服了软,主动抛出橄榄枝进行和谈。
毕竟他也知道,如果再不这么做,自己总统的位置恐怕就保不住了。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特朗普要独自吃下这个“大亏”时,他却“调转枪头”,直飞中东。
中美谈判结果刚出炉不到24小时,他就来到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之后又极其“顺手”的签下了高达14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
更让人诧异的是,沙特还只是他访问的第一站,之后他还要去卡塔尔和阿联酋......
沙特出手阔绰,军火单像“逛超市”这份军售协议的金额高达1420亿美元,按照官方说法,涵盖多项防御与进攻系统,包含防空系统、导弹、战斗机、军用运输机等多个种类。
沙特的军火采购清单像是一次“军火超市”大采购,几乎什么都要来一套。

而特朗普的态度,也像是面对超级大客户一样热情:你买我就卖,价钱好说,服务跟上。
不仅如此,这次美国军工巨头均是协议的主要受益方,对于他们来说,特朗普此行无疑像是圣诞老人来了,背着一大袋“订单礼包”直接送上门。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沙特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武器?如果不打算真的动用它们,这么大手笔的投入图的是什么?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在中东这个地区,军火就像一种政治筹码,买的不仅是武器。
交易的关键看点这份协议中最受关注的装备之一,就是F-35隐形战斗机。
沙特多年来一直对这款五代机有浓厚兴趣,早就多次表达购买意愿。
但F-35的出口可不是随便就能签的单子,美国政府对于这种高端装备的出口限制极严,不仅要看对象国的军事能力,还要考虑区域内的“战略平衡”,尤其是以色列的态度。

其实特朗普本人也不是第一次在军售问题上“打模糊仗”,以往他就曾经用含糊的措辞暗示向盟友提供先进武器,然后再由国务院和国会“背锅”推迟或限制交付。
更关键的是,就算买到了,沙特能否有效掌握F-35的使用和维护,也要打个问号。
毕竟这不是普通战机,训练、后勤、飞行体系都极为复杂,沙特过去引进先进武器却无法有效使用的案例不在少数。
高调军售的背后表面上看,这笔交易堪称双赢。特朗普能回国交差,军工企业能接大单,沙特买了“大杀器”也能继续在地区展示肌肉。
但这种看起来“热闹非凡”的买卖,背后也有不少问题。
首先协议金额虽大,但真正能落实的部分还有待商榷,毕竟卖了一半就变卦这样的情况,在多年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除此以外,沙特军队能否消化这批军火,也是个问题。
军事素质不过硬,再好的装备也可能成摆设。正如有评论指出,沙特军购更像是在“买保险”而不是“买战力”。
而特朗普的算盘就很简单了:先把订单敲定了、数据报表做漂亮了,至于这些武器能不能真用得上,那是沙特的事。
沙特买的不只是装备对于沙特来说,1420亿美元是个天文数字,但他们显然并不只是为了买装备。
过去几年,沙特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需要美国的背书,而特朗普这类“愿意交易”的领导人,无疑是沙特眼中更“好打交道”的类型。
而且从内容上来看,并不是急需的单一项目,而是一整套“全系列武器包”。这种“套餐式采购”,正是特朗普最擅长推销的模式——一次签够,让你感觉“买多更划算”。

或许对于特朗普来说,总统的身份不止是政治职位,更是一种推销利器。他走到哪,都能掏出“订单本子”谈生意。
这次到沙特,明显是打了一场漂亮的“军售翻身仗”,好像中美贸易的失败都能用这一单掩盖过去。
有人说特朗普是把总统办公室变成了“企业销售部”,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他讲话的方式、签约时的姿态、媒体前的表达,都带着浓重的生意人风格。
就差在协议上签完字后对沙特王储说一句“合作愉快,下次再来”。
对比其他领导人动辄讨论国际战略、和平议题,特朗普的做派显得特别“接地气”,当然,也是特别“功利”。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中东睿评|特朗普中东三国行:喧嚣的形式与空洞的实质》
直新闻《特朗普2.0“首访”:金钱铺路、军火唱戏、“普特会”登台》
央广网《美国和沙特签署上千亿美元军售协议》
中国网《“有史以来最大一笔”,美国沙特签署近1420亿美元军售协议》
大江网《1420亿美元!“史上最大军售协议”,美国与沙特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