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林业局在领导留言板回复桉树对于广西未来的发展是好还是坏问题
问:作为一个深知桉树对本土危害的当代大学生,我其实真的不希望桉树被广西大面积的种植,当然另一方面,桉树也为广西的经济推动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环境的破坏是永久的,修复起来将会非常的困难。所以我希望,广西能另劈一条经济发展之路能够部分取代桉树。另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桉树对于土壤的危害的,所以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保护我们的土壤。谢谢您的浏览。
·广西林业局回复(20200414):网友您好!首先感谢您对广西林业和广西环境保护的关心!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及附近岛屿,是澳大利亚的国树。目前,桉树引种栽培范围已遍及世界5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历史,主要引种区为华南和西南南部17个省(区)。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省(区)之一,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市场需求多重因素的合力推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区桉树面积3000多万亩,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13.5%,为全区森林覆盖率贡献了10个百分点,生产了全区80%以上的木材,保护了8000多万亩生态公益林免遭采伐,支撑了2500亿元的木材加工产业,为促进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及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广西桉树快速发展是自然的选择、市场的选择、群众的选择。但在桉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连片规模过大、林相过于单一、经营强度过大、采伐周期过短等问题,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为推动我区桉树的科学发展,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2011年,自治区林业厅编制《广西桉树速生丰产用材林“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了《自治区林业厅关于科学发展桉树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意见》(桂林营发〔2011〕236号),明确桉树速丰林主要布局在红水河、西江以南地区,不在气温较低和高海拔山区种植,强调桉树种植的地块严格控制在商品林区内,严禁在公益林区特别是水源涵养林区等重要生态区域种植短轮伐期的桉树工业原料林。2014年,自治区林业厅印发《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区森林树种结构实施方案(2015-2020年)》(桂林发〔2014〕28号),确定桉树限种区域和改造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桉树结构调整。2015年,出台《广西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更新改造管理办法》,要求将林龄满5年以上的成、过熟二、三级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桉树纯林采用低效林改造方式进行皆伐更新,改造为生态功能更优的乡土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2017年,自治区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规定在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和农村饮用水水源范围内,禁止新种植轮伐期不足十年的用材林。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实施金山银山工程的意见》(桂政办发〔2017〕29号),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和森林景观改造项目,将生态重要区域的桉树纯林改造成与乡土树种的混交林。2018年,自治区林业局印发广西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和《广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桉树速丰林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生态效益提升型转变。为引导群众种植桉树之外的树种,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推广种植油茶、核桃、澳洲坚果等特色经济树种和格木、降香黄檀、红锥等乡土树种、珍贵树种。2012~2014年,自治区开展“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全区累计免费赠送珍贵树种5158万株。2018年,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桂政发〔2018〕52号),明确自治区按1000元/亩补助群众种植油茶。
关于桉树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从收集的大量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联合国粮农组织1985年出版的《桉树的生态影响》一书指出,桉树人工林对贫瘠土地有恢复作用,对轮伐林地没有不可转变的地力衰退现象;我国与澳大利亚专家研究表明,桉树生长耗水量不很大,属于节约水分的树种;桉树没有广谱性化感效应,我国南方地区雨量丰富,桉树能够同绝大多数林下植物共生,桉树林冠叶面积指数小,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与传统种植的松树相比,更适宜林下植物生长;国内外许多专家的科学论证,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桉树对土地、其它作物和人类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广西没有发现因饮用桉树林中流出的水而中毒的案例。但是,桉树由于生长速度快,相对于我区传统栽培树种马尾松、杉木,桉树的采伐周期短,加上一些经营者为了获得更高经济收入,过量使用肥料、除草剂,造成局部的面源污染。今后我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继续加大桉树种植科谱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经营者生产技术水平,尽量减少种植桉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广西林业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