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小麦播期推迟该如何应对?做好这5招,照样能高产

秋播时节,若遇连阴雨、土壤过湿或前茬作物收获延迟,小麦播种期往往会被迫推迟。播期推迟后,小麦易因积温不足导致分蘖少、抗寒

秋播时节,若遇连阴雨、土壤过湿或前茬作物收获延迟,小麦播种期往往会被迫推迟。播期推迟后,小麦易因积温不足导致分蘖少、抗寒能力弱,但若管理得当,仍能实现丰产。以下几招,帮你应对小麦播期推迟的问题。

一、选对品种:优先“短生育期+抗寒强”品种 播期推迟后,积温有限,品种选择是关键。应放弃晚熟品种,改用早熟或中早熟品种,这类品种生育期短,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生长周期,避免后期遭遇倒春寒或不能正常成熟。同时,优先选择抗寒性强、分蘖力中等偏上的品种,如黄淮地区可选用“济麦44”“郑麦136”等,北方冬麦区可考虑“中麦175”“京冬18”等,减少冬季冻害风险。 注意:晚播小麦不宜选分蘖力过强的品种,以免因积温不足导致无效分蘖多,消耗养分。 二、加大播量:以“密”补“晚”,保证基本苗 正常播期的小麦,每亩基本苗一般在15-20万株,而播期推迟后,分蘖减少,需通过增加播量来保证群体数量。 若比正常播期推迟10-15天,每亩播量可增加至20-25万粒(约8-10公斤,根据品种千粒重调整);若推迟20-30天,每亩播量需增至25-35万粒(约10-14公斤); 若推迟超过30天,可适当增至40万粒左右(约16公斤),但不宜过多,避免群体过密导致倒伏或病害。 播种时要注意深浅适宜,晚播小麦宜浅播(深度3-4厘米),利用地表温度高的优势加速出苗,缩短出苗时间。 三、精细整地:抢时灭茬,确保土壤“暄、透、匀” 播期推迟后,时间紧迫,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出苗率。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快速灭茬、旋耕,打破土壤板结,使土壤疏松透气。若土壤过湿,可先晾晒1-2天,或采用“浅旋+起垄”方式,提高地温,降低湿度,避免烂种。 对于玉米、大豆等秸秆还田的地块,要确保秸秆粉碎充分(长度≤5厘米),并撒施秸秆腐熟剂,减少秸秆腐熟过程中与小麦争夺养分的问题。整地后可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吸水发芽。

四、科学施肥:“促早发、补养分”,打好冬前基础 晚播小麦冬前生长时间短,需“肥效快、养分全”的施肥方案,促进幼苗早生快发。 基肥侧重速效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尿素5-8公斤,磷钾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尿素可加快幼苗生长。拌种加“营养”:播种前用磷酸二氢钾溶液(浓度2%)拌种,或选用含微量元素的种衣剂,提高种子抗逆性,促进出苗整齐。 注意:晚播小麦冬前一般不追肥,避免旺长;若越冬前苗情过弱,可在土壤封冻前撒施少量尿素(每亩3-5公斤),增强抗寒能力。 五、冬前管理:“保苗全、促壮苗”,安全越冬是核心 晚播小麦冬前苗小、抗寒力差,管理重点是保住苗数、培育壮苗。 及时划锄:出苗后若土壤板结或有杂草,及时浅划锄,增温保墒,促进根系下扎。 浇好“封冻水”:在日平均气温降至3-5℃时(约11月底至12月初),及时浇封冻水,以水稳温,防止冻害。但土壤过湿或黏重地块可少浇或不浇,避免结冰伤根。 覆盖保墒:浇封冻水后,可在麦田地表覆盖一层碎秸秆或农家肥,保温保湿,提高地温2-3℃,助力幼苗安全越冬。 

播期推迟并非“绝产信号”,关键在于“抢时间、抓管理”,通过品种、播量、肥水的精准调控,弥补积温不足的短板。只要确保冬前苗全、苗匀、苗壮,来年春季加强起身拔节期管理,晚播小麦一样能获得理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