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以色列对贝鲁特的空袭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和平决议”,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为什么真主党誓言报复,而哈马斯却可能被“国际部队”接管?美国这步看似“一石二鸟”的棋,究竟是妙手,还是一步让整个中东彻底失控的臭棋?
最近的中东,再次上演了“打打谈谈”这样熟悉的戏码。一边,以色列的战机,把贝鲁特南郊炸成了一片火海,真主党总参谋长塔布塔拜在那“精确的打击”中不幸丧生;另一边,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的推动之下,高票数通过了第2803号决议,准备向加沙派遣一支“国际的稳定部队”。这两件事,看上去一为武力,一为文治,一在攻击,一在拉拢,背后却暗藏着美国最为深沉的算计。

首先,我们必须看懂,以色列的“定点清除”究竟在为谁铺路?
表面上看,以色列是在,清除安全威胁,为北部边境的安宁,扫清障碍。
但深挖一层,这次空袭的时机和目标都极其微妙。
就在安理会通过决议之时,准备派人去“接管”加沙。紧接着,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出手极为沉重,实际上是在为自身“清理侧翼”这一事务。
它的逻辑很简单:等我腾出手来,或者在我腾出手来的时候,你别在背后给我捅刀子。
清除塔布塔拜这样的高级指挥官,就是要让真主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期,无力、也不敢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进行大规模干预。
这记重拳,打给真主党看,更是打给所有想干预加沙事务的地区力量看。
其次,美国主导的“国际部队”,真的是为了和平吗?
安理会第2803号决议,听起来很美,“国际稳定部队”、“美国主导的和平委员会”,充满了正义与秩序的光环。
但剥开这层外衣,里面是什么
是赤裸裸的控制权
俄罗斯和中国弃权,巴勒斯坦方面强烈反对,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并非所谓的“维和部队”,实际上,只是“占领部队”的另一种形式。
它的任务不是监督停火,而是管理加沙,是建立一个完全由美国主导的“后哈马斯时代”的权力架构。
美国这步棋的算盘打得十分精妙: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把哈马斯打得零零散散,;接着,以联合国的名义,派遣自己的部队去“维稳”,顺理成章地接管这个战略要地。这样一来,既避开了以色列直接占领加沙所遭遇的国际舆论压力,又实现了对加沙的实际掌控,还能在战后重建中获取最大的份额。一石三鸟,可说是地缘政治的“典型之举”。

这样,这盘棋真的能按美国的剧本走下去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美国和以色列都低估了中东这块土地的复杂性。
对真主党来讲,高级指挥官遭杀害乃是“跨越了底线”,展开报复乃势在必行之事,且其规模或许会超乎想象。一场由以色列与真主党展开的全面战争,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燃。倘若黎巴嫩南部再度燃起战火,美国所部署的“国际部队”计划,将会遭遇极大的安全风险,甚至有可能被径直卷入到冲突之中。
对巴勒斯坦人而言,哈马斯,可被削弱;不过,抵抗意志,不会消逝。一支,由美国主导的“外来部队”,在巴勒斯坦人看来,与以色列占领军,并无本质差异。他们所面对的,将不再仅是哈马斯的游击队,而是整个加沙地带的“人民战争”。届时,“国际稳定部队”会陷入泥潭,成为新的攻击目标,重蹈阿富汗之辙。
说到底,美国想用一纸决议和一支军队,就“一劳永逸”地解决加沙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傲慢。
中东的棋局,从来不是简单的“吃子”游戏。它,牵扯着宗教、民族、领土以及百年仇恨。美国以为自己是那个能掌控全局的棋手,可以随意“清除”一个棋子,而后“安插”一个棋子。但它忘了,这里的每一个棋子,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其背后站着千百万不愿被摆布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