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构图有点儿奇怪,不敢相信竟然是名家作品

很多人会觉得,名家创作经验丰富,一旦出手就有精品问世。这种观点对吗?对不对需要摆事实讲道理。那就随便挑选一幅名家作品,看

很多人会觉得,名家创作经验丰富,一旦出手就有精品问世。这种观点对吗?对不对需要摆事实讲道理。那就随便挑选一幅名家作品,看看怎么样吧。这幅画名为《空江罢钓》是明代画家文徵明的作品。文徵明在明代画坛地位极高,诗书画造诣精深,后人喜欢临仿他的作品,学习文人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

画中描绘了文人雅士被山水景色吸引,放下手中的钓竿。画中情景让人联想到一个词“忘机”,没有功利之心,享受淡泊清净。与世无争的情怀让人相信自然山水可以与文人精神产生共鸣。画山水就是画心境,看过《空江罢钓》知道此言不虚。此外,这是一幅绢本作品。丝绢的纹理、光泽让画面显得更加干净雅致,提升了作品韵味。

文徵明 空江罢钓

不过看着看着就发现,《空江罢钓》的构图似乎有问题。左侧为实,右侧为虚,虚实之间缺少过渡,产生了不平衡的感觉。边角式构图在南宋时期很流行,画面边角处进行细致刻画增加对比关系。南宋画家创作册页小品时很爱用这种构图方法,他们画立轴山水时还是喜欢用全景式构图。

那么问题来了,边角式构图能不能用于立轴山水?可以用,但不建议用。强行运用,纵然是文徵明这样的名家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这是由于,边角式构图的优点和缺点太明显了。如果画面尺幅不大,人们看到的都是优点。比如,画面主体位于边角,增加了视觉冲击力,带来类似特写镜头的欣赏感受。当画面尺幅较大,需要构建多层次空间的时候,边角式构图就显得过于简单了。

文徵明 空江罢钓 局部

《空江罢钓》的前景由岸石、松树、蓬船组成。文徵明画了一个横向条状空间,从左到右依次布置上述细节。中景是位于画面左侧的高大崖壁,看上去顶天立地。前景是横向结构,中景是纵向结构,就好像一把头朝下的榔头,看上去就不稳当。

也许有人会说,中景还包括广阔无垠的平湖景色呢?文徵明画湖面采用计白当黑的手法,利用留白形成的空间留下无尽想象空间。一般情况,虚化处理的空间层次可以形成节奏感增加韵味。画面的平衡感和实景的布置关系更大。

文徵明 空江罢钓 局部

文徵明也意识到了构图不稳,他在中景右侧不但题写款识,还钤盖多枚印章。到了远景位置,又是横向的空间结构。即便如此,也没有把画面“掰到”稳定状态。

有没有发现,文徵明还通过笔墨调整构图的平衡感。看画面的左上角,已经是中景空间了,他还是用重色强调山石的结构肌理。并且峭壁上生长的灌木采用细笔画法,希望利用强烈的对比关系让画面稳定。他用了这么多办法,都不如把《空江罢钓》改成一幅小画。将画面横向裁剪一分为二,下半部分就是一幅标准的边角式构图山水。

文徵明 空江罢钓 局部

欣赏《空江罢钓》会发现,名家在创作中也会出现问题。有问题不要慌,可以想办法进行补救。万一补救不了,那就只能再画一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