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映的《刺杀小说家2》与《创:战神》似乎有些题材撞车。两部作品都探讨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互穿,虚拟人物的觉醒与反抗,以及精心构建的视觉场景。虽然一部源自东方奇幻小说,一部根植于西方赛博朋克传统,但它们在叙事结构和主题表达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刺杀小说家2》讲述小说家路空文(董子健饰)陷入人生低谷尝试续写作品《弑神》,导致现实世界与小说异世界陷入双重危机。赤发鬼(邓超饰)以全新形态回归成为核心反派,妄图入侵现实世界触发双向穿越,空文、铜虎(雷佳音饰)、小桔子(王圣迪饰)等人联手对抗,路空文重返异世界开启终极对决。
第二部中次元壁被进一步扯碎,不再满足于"小说世界影响现实"的单向设定,而是彻底打破次元壁,现实和小说世界完成双向穿越。现实中的路空文能闯入小说世界,以笔为刀,召唤风雷,小说中的角色也进入现实,在重庆的8D魔幻城市中穿梭。

《创:战神》的故事发生在萨姆试图从游戏世界中找回父亲凯文·弗林的十五年后,英康公司与迪林格公司竞相探索将虚拟世界具现化。英康首席执行官伊芙·金找到了突破29分钟限制的永恒代码。
与此同时,迪林格CEO朱利安命令游戏主控程序阿瑞斯在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里追杀伊芙·金并夺取永恒代码。而阿瑞斯在觉醒后选择了将自己实体化……影片通过这种双向穿越设定,延续了该系列对科技与人性的哲学思考,展现数字时代下现实与虚拟界限的模糊性。

两部作品在核心设定上的相似点显而易见:《刺杀小说家2》是小说作者穿越到小说世界,继而引发书中人物反穿现实;《创:战神》则是游戏设计师穿越到游戏世界,同样导致游戏角色侵入现实。
这种双向穿越机制为两部影片提供了相似的戏剧基础——通过角色在两个世界间的位移,创造出文化冲突、认知差异与身份转换带来的戏剧效果,让观众体验界限打破后的新奇感受与思考空间。

二、虚拟人物的抢戏
在角色塑造方面,两部电影最大的亮点都集中在虚拟世界中反派的精彩演绎上。《刺杀小说家2》中,由邓超饰演的赤发鬼从小说世界穿越至现实后,展现出嚣张跋扈又带些恶搞气质的独特魅力。这个角色不仅仅是简单的反派符号,其言行举止中蕴含的戏剧张力成为影片最吸引观众的亮点之一。

而影片最大的情感彩蛋则设置在路空文穿越到小说世界后,与由张震饰演的久别父亲意外重逢的场景,这一情节设计在奇幻框架下注入了浓厚的亲情元素,成为触动观众内心的关键时刻。

同样,《创:战神》在反派塑造上也下足功夫。由杰瑞德·莱托饰演的阿瑞斯从游戏世界穿越到现实后,不仅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战斗力,更通过细腻的表演呈现了这一角色逐渐觉醒的过程。阿瑞斯不再是单纯的破坏者,而是在认知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展现出复杂的心理变化。

影片最具情怀的彩蛋则安排1982年《电子世界争霸战》中由杰夫·布里吉斯饰演的游戏设计师弗林,在43年后以导师身份再度登场,这一设置无疑会唤起老观众的情感共鸣。需要说明的是,寻父这一情节线索实际上在前作《创:战纪》(2010)中已经由布里吉斯饰演的弗林完成,本作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拓展。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部影片都非常注重虚拟角色,特别是反派人物的深度塑造,使其不再是简单的对立面,而是具有复杂性格与成长弧光的完整角色。同时,情感彩蛋的精心设置也为原本科幻/奇幻的题材增添了人情温度,提升了作品的情感层次。

三、现实与虚拟场景的构建
场景构建是奇幻科幻类电影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刺杀小说家2》在这一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影片的现实场景选择了具有赛博朋克特色的山城重庆,这座城市的立体交通、密集高楼与迷离夜景本身就带有超现实质感,与影片主题形成完美呼应。
而小说世界中的云中城同样设计为8D魔幻风格,虚实两种场景在视觉风格上形成统一,强化了观众对两个世界相互关联的认知,这种场景选择体现了制作团队对作品整体美学风格的精准把握。

相比之下,《创:战神》在现实场景的选择上较为常规,加拿大的温哥华作为取景地虽然提供了现代化的城市面貌,但缺乏与虚拟世界形成强烈对比或呼应的特色。
不过在虚拟世界的构建上,影片则展现出更多的创意与传承,不仅延续了约瑟夫·科辛斯基在《创:战纪》中建立的赛博朋克未来感场景,更创新性地复古重建了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世界争霸战"游戏世界。这种怀旧风格的设计不仅与系列历史形成呼应,更通过与现代感的对比创造出独特的幽默效果,满足了不同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从场景构建的角度来看,两部影片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刺杀小说家2》强调现实与虚拟场景在风格上的一致性,通过相似的美学语言强化两个世界的关联;而《创:战神》则注重虚拟世界内部的多样性,通过不同时代视觉风格的并置创造出丰富的观赏体验。这两种场景构建思路各具特色,也反映了创作团队不同的艺术取向。

结语
《刺杀小说家2》与《创:战神》的题材撞车现象,揭示了当前影视创作中现实与虚拟穿越主题的热度。在相似的核心设定下,两部作品的差异化竞争主要体现在反派角色的深度塑造与场景构建的艺术表达上。虚拟角色的精彩演绎赋予作品情感深度与戏剧张力,而精心设计的场景则构建了令人信服的叙事环境。
这种撞车下的竞争,最终推动了电影创作者在类型片框架内寻求更精致的艺术表达,也让观众在相似的设定中体验不同的审美享受,这正是电影市场良性发展的积极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