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音频设备的声学专家“南卡”上市了一款专业的无线领夹麦克风:南卡QMic。在我看见它的定价只有某个做无人机厂家同类产品价格的一半还不到时,我不禁感叹科技发展真是打破垄断,促进社会平权及消费的第一动力。
在科学技术发展迭代快速的当前,这些例证比比皆是。比如随着手机科技的发展,普通人用一部普通的手机就可以拍出非常不错的视频,相比用专业的摄像机、相机等设备来拍摄,相应成本大幅度降低,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视频制作行业,并普及了新兴的直播行业。由于视频拍摄时实时录音的非必要性,导致录音技术的发展相对于同期的视频拍摄技术发展缓慢得多,也就出现了某无人机厂在无线传输视频及音频信号的技术市场上崛起和垄断。但随着无线网络传输数据技术的发展及成熟,南卡等其它品牌的无线麦克风技术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帮助普通用户来提升视频制作中音频的质量及效果。
那南卡QMic会提供怎样的专业实现呢?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及视频制作者,我需要入手一个来试试,并体验一下它的专业性能。

南卡QMic无线领夹麦克风采用了一拖二设计,由一个接收器和两个发射器(无线麦克风)组成。为了更方便地使用和收纳它们,南卡提供了一个充电收纳盒来收纳这三个设备,同时给它们充电。这种收纳的方式很像蓝牙耳机,或许是由于它们使用的技术都源于蓝牙技术,并都追求很小巧。




另外南卡在包装盒内还提供了更多的实用配件,如收纳布袋,USB-C口的有线耳机,音频转接线,毛绒防风罩等,来提升使用无线麦克风时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想看具体开箱过程及配件详细信息的朋友请翻看查找我之前发的开箱视频。




其中所谓的发射器就是无线领夹麦克风。单支南卡QMic无线麦克风的重量只有21克重。在它机身后配有弹性夹,可以用它把麦克风直接夹在衣领上使用。在夹子上还有一块小的强力磁铁,可随意地把麦克风吸附在衣服(甚至是厚的羽绒服)上的任意适合位置上来使用。可避免当把麦克风夹在轻薄衣领上造成局部衣领塌陷的尴尬,影响视频的视觉效果。


南卡在发射器的头部配置了一个旗舰级6mm电容式拾音模组,采用金属振膜+全频响应结构设计,具备高灵敏度特性,而且还是360°全指向性的收音设计,能够均衡地捕捉各个角度的声音。发射器内部还配置了支持蓝牙5.2标准的音频SoC芯片,两块DSP芯片构成的双核架构来处理音频信号,降噪,编码,传输等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并通过2.4GHz的无线网络把48kHz/24Bit的高清音频信号传递到最远可达250米远的接收器上。在充满电后,发射器一次可以正常工作6.5小时,加上充电盒的补电,总续航可达24小时。

发射器的外观设计得相当有质感,机身上设计的开关、控制、接口及灯光等部件精简,使用方便。机身正面上部有一个旋钮,方便高阶使用者自行调节录音时麦克风的增益。可控-10dB至10dB的动态范围,共20档。调节时阻尼明显,手感细腻。在机身的侧边保留了两个我觉得很必要的按键。靠近旋钮的那个是开关键,有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发射器的续航时间。下面那个是降噪键,设置此键的目的同样是让佩戴者自行控制麦克风的降噪效果。机身肩部有一个LED灯,它会用不同的灯光来显示发射器当前的工作状态:未和接收器配对时红绿灯光闪烁,配对后绿色灯光代表当前开启了降噪功能,蓝色灯光则是关闭了降噪功能,闪烁的粉色灯光则代表发射器正在和接收器通讯。




相对来说,接收器的按键就少多了,侧边上只保留了一个多功能键。但南卡给它设计了一个触摸屏,并配置了南卡全新自研的MicTouch智能触控系统,将原本依赖物理按键、多级菜单、App控制的操作逻辑,全面集成至这块高清触控屏上。它不但能设置自己的工作状态,还可以远程(最远250米)设置发射器的工作状态。如开启任意一个发射器的降噪,设置降噪等级,录音的增益,甚至还有让声音实时变声(男、女、怪兽声)的娱乐功能等等。它还有高阶的控制能力:指挥和控制两个发射器的工作模式。如让两个发射器结合录制左右声道形成立体声效果;让它们排他性的各录各的,保证录到佩戴者清晰的声音;在复杂的音场环境下,安排其中一个发射器录制安全音轨…用手指轻松地点划就可以指挥操控整套录音设备了。










接收器另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把发射器传来的音频数字信号再传给手机、摄像机等视频拍摄设备,让它们完成音频信号的记录工作。
在收纳盒靠内的一侧还藏有两个接收器的专属小配件:一个双USB-C口的转接器,和一个苹果闪电口转USB-C 口的转接器。通过它们,就可以把接收器插入各种手机,包括新旧不同的苹果,安卓手机,即插即用。无需安装什么软件,就能自动适配这些手机,在手机的视频拍摄软件或录音软件中直接录制到发射器传来的声音信号,而且是48kHz/24Bit的高清数字信号。




除了接在手机上,接收器也可以成为专业相机、摄像机的录音设备。它底部有一个可插入相机引闪器的热靴脚,不过这个部件上没有和相机通讯的触点,只是简单的固定作用,故更正确的名字应该是“冷靴”。

在发射器侧边还有两个音频的输出口,一个是输出数字信号的USB-C口,一个是输出模拟信号的3.5毫米耳机音频孔,同样可以满足并适配新旧不同的相机或摄像机对音频接口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实现实时监听。如在我的老相机上,我只能使用3.5毫米接口的音频线分别接在接收器的耳机输出孔和相机的耳机输入孔上,把模拟音频信号传给相机记录,同时在接收器上插入USB-C的有线耳机监听,底部的USB-C口直接接上供电保持它的续航能力。在新相机上,我会让相机记录48kHz/24Bit的高清数字信号,用3.5毫米的有线耳机插入耳机孔来监听。边录边听,能全程保障录制的声音质量。


在实际拍摄中,我觉得南卡QMic这样一拖二的麦克风组合实用性极高,完全可以能满足我这类小的视频制作者对录音的需求。比如在拍摄直播类单主角的视频中,可使用一个接收器加一个发射器的组合,把另一个发射器放在充电盒里备用,以期获得最长的续航时间。在拍摄对话类的视频中,双方都可佩戴一个发射器,能得到每个人类似单轨的清晰声音效果。如果拍摄多人视频时,则可开启两个发射器的立体声效果,在记录下的音频中能清楚再现每个人在麦克风附近前后左右,上下远近的声音位置。
而且它还配置了一些新的技术来增强AI时代的视频中音频录制。如使用2.4GHz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提供了250米远距离的传声性能,可以让我在距离场景20~40米的远处使用长焦镜头拍出声音同样清晰,演员表情更自然,背景渲染更好看的视频画面。
再如它使用了第三代VLA人声建模来优化人声,通过将80Hz~8kHz人声频段拆解为8个结构层级,结合三频动态调控架构与多维语音识别算法,可实时识别说话者性别、语调高低、语速节奏等发音特征,自动优化低中高频能量分布与音色空间占比,实现更饱满、更立体、更具层次的人声还原表现。还能借此实现实时变声的操作,更具可玩性。
另外还可以使用V-Boost虚拟低频算法,实时识别说话人的声波频率范围并填补失真的低频区域,有效仿真并增强人声的低频部分,使得声音更饱满,优化出更“有底气”的音色。

这就是我新入手的南卡QMic无线领夹麦克风。它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产物,利用电子芯片技术对声音,无线网络等的最新认识打造出的一款高科技录音设备,而且更具性价比,鉴于视频制作者都应该备一款,简单快速地提升自己视频作品中的音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