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孩子抱着手机不放?别吼别骂!3 招让他主动放下,还不闹脾气

“喊孩子吃饭,他盯着手机一动不动;说好玩 20 分钟,到点了哭着不肯交;一说少玩会儿,立马翻脸顶嘴……”不少家长提起孩子

“喊孩子吃饭,他盯着手机一动不动;说好玩 20 分钟,到点了哭着不肯交;一说少玩会儿,立马翻脸顶嘴……”

不少家长提起孩子玩手机就头疼,要么强硬没收引发一场 “家庭大战”,要么放任不管看着孩子视力下降、成绩滑坡,其实根本不用这么纠结 —— 比起 “禁止”,孩子更吃 “引导” 这一套,找对方法,他会主动放下手机,还不跟你闹别扭。

第一步:先 “共情” 再沟通,别一开口就戳孩子心窝

很多时候家长一看到孩子玩手机,第一句话就是 “你怎么又玩?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这话一出口,孩子立马竖起防备心,接下来不管你说啥,他都听不进去。

其实沟通的关键是 “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再聊问题”。比如孩子正玩得起劲,你别直接打断,等他结束一局后,蹲下来跟他说:“妈妈知道这个游戏特别有意思,刚才看你闯关成功,是不是特别开心呀?” 先认可他的喜好,孩子会觉得 “你懂我”,这时候再接着说:“不过妈妈有点担心,你今天已经玩了 1 个多小时,等会儿写作业会不会来不及?而且眼睛一直盯着屏幕,也会不舒服呀。”

别用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的指责,换成 “妈妈担心……” 的感受;别直接说教 “你要少玩”,而是用提问引导他思考:“你觉得每天玩多久手机,既能玩得开心,又不耽误写作业和看书呀?” 这样一来,孩子不会觉得你在 “管他”,反而愿意跟你聊下去。

另外要记住:不翻旧账、不贴标签。别说 “上次你就超时,说了根本没用”,也别骂 “你就是个手机迷”,就事论事聊当下的手机使用,孩子才不会觉得委屈抵触。

第二步:和孩子 “一起定规则”,比你单方面命令管用 10 倍

很多家长喜欢自己定好规则让孩子遵守,比如 “每天只能玩 30 分钟”,可孩子没参与,根本没心思遵守,反而会想方设法钻空子。

不如把 “制定权” 分一半给孩子,比如跟他说:“咱们一起定个手机使用规矩吧,你想什么时候玩、玩多久,都可以跟妈妈说,咱们一起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如果孩子说 “我想玩 1 小时”,别直接否定,可以跟他协商:“1 小时有点长哦,咱们先试 40 分钟怎么样?要是你能按时放下,下周还能保持 40 分钟;要是超时了,第二天就少玩 10 分钟,这样公平吗?”

规则一定要 “具体”,别模糊地说 “少玩点”,要写清楚:比如 “每天放学后可以玩 40 分钟,晚上 7 点后手机要放到客厅的收纳盒里充电;吃饭、写作业、一家人聊天的时候,手机不能拿在手里”。把规则写在纸上,贴在冰箱上,双方都能看到,后续也不会因为 “你没说过”“我忘了” 吵架。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奖惩要温和可执行。遵守规则了,别给物质奖励,不如说 “这周都按时放下手机,周末咱们去公园放风筝,或者一起拼你喜欢的乐高”;要是违约了,也别直接没收手机,按照之前约定的 “超时 10 分钟,第二天少玩 10 分钟” 来,孩子知道后果,反而会更自觉。

第三步:用 “有意思的事” 填手机空白,孩子自然不想刷

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机,很多时候是因为 “没事干”—— 写完作业不知道该玩啥,无聊了就想拿手机刷视频、玩游戏。这时候,用更有趣的事 “替代” 手机,比硬让他放下管用多了。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在他写完作业后,把水彩笔、画纸摆出来,跟他说:“咱们一起画今天在学校看到的小花吧,你画完妈妈帮你贴在墙上;要是孩子喜欢运动,每天晚饭后跟他说:“咱们去楼下跳绳吧,谁输了就给对方买个小零食。”

还要固定 “无手机家庭时光”,比如每天晚上 7 点到 8 点,全家人都把手机放在一边,一起拼拼图、玩桌游,或者听孩子讲学校里的事。这时候孩子会发现,跟家人一起玩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慢慢就不会总想着手机了。

另外,家长一定要做好 “榜样”。要是你回家就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却让孩子 “少玩点”,孩子肯定不服气。不如回家后把手机放在书房,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看看书,跟孩子玩的时候专心互动,孩子看你不总玩手机,自然也会跟着学。

其实孩子不是 “故意跟家长对着干”,也不是 “天生爱玩手机”,他们只是需要被理解、被尊重,需要家长帮他们找到比手机更有趣的事。别总想着 “禁止”,试试上面这 3 招,慢慢引导,孩子会主动放下手机,还能跟你更亲近。

你家孩子平时喜欢玩什么呀?是爱打游戏还是刷视频?可以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