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出门视察,半路三辆公务车集体罢工。查来查去,原因既不是技术故障也不是敌特破坏,竟然是加油站给油里兑了水。总统大人无奈,最后拦了辆出租车才赶到目的地。

想想那场面就滑稽:总统车队瘫在路边,机械师一查,油箱里晃荡的是特调水油。能让几辆车同时熄火,这掺水量绝非手抖失误,怕不是按水七油三的比例勾兑。
问题来了,谁不知道伊朗汽油贱如矿泉水,为啥还要掺水?
数据明摆着:老百姓每月60升福利油,每升折算人民币才一毛多。配额用光还有半价油,一升两块五人民币。这价格放咱们这儿连瓶像样的矿泉水都买不到。更魔幻的是伊朗自来水每立方米才几毛钱,合着在伊朗喝油比喝水贵不了几毛。

油都便宜到这地步,加油站老板图啥?省那点水钱?账根本算不过来。深挖下去才明白,这不是抠门问题,而是套扭曲的生意经。
伊朗抱着石油金饭碗却要饭,被西方制裁卡住脖子,油卖不动干脆内部大派送——把超低油价当社会稳定器。
玩法是双轨制:老百姓白菜价买油,加油站按销量找政府领补贴。政府炼油真实成本远超售价,中间巨额差价全靠财政填坑。

加油站的财路就此走歪。他们早就不靠百姓那点油钱过活,真正的金矿是政府按销售量发的补贴。如何多领补贴?最快捷径就是把销售量数字做大。
掺水成了最佳造假术。百升纯汽油兑三十升水,瞬间变成一百三十升混合液体。加油站理直气壮报一百三十升销量,从国库多掏三十升补贴款。这空手套白狼的买卖,比老实卖油暴利十倍。本质上,这兑水油主要客户根本不是车主,而是那个发放补贴的政府系统。

如此看来,总统车队中招毫不意外。涉事加油站绝对是老江湖,掺水掺得丧心病狂,只是没料到这次坑到自家总统头上。新闻证实该站早被投诉,以往都平安无事。
明知漏洞大如漏斗,伊朗政府为何不堵?
答案就两字:不敢!
2019年教训太惨痛——油价微调立即引爆全国骚乱,街头烧车火光冲天。自此动油价成绝对禁忌。在制裁铁幕下,伊朗经济半死不活,廉价汽油如同维系社会的特效止痛药。谁敢动这药瓶,社会情绪立刻爆炸。

更深层是利益捆绑。这套补贴制运行数十年,已长成盘根错节的利益输送网。从地方小吏到部门官员,多少人靠着油水吃饭?动这块蛋糕等于点燃炸药桶。
归根结底,这场水漫总统车的荒诞剧,是西方制裁毒树上结的恶果。制裁紧箍咒卡死伊朗经济命脉,政府被迫把石油当内部代金券,用漏洞百出的补贴制硬撑。

那掺水汽油浑浊如伊朗国运——杂质沉淀动力衰减,时不时半路抛锚。可笑的是,产油大国元首竟成了油品质量最倒霉的体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