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关键共识,首次明确化石燃料“逐步退出”时间表 来源:路透社、联合国官方声明。当地时间11月19日凌晨,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达成阶段性重要共识,196个缔约方首次在最终声明中明确“以公正、有序方式逐步退出化石燃料”,并设定2050年前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整体目标。声明同时提出,发达国家需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较2010年水平削减60%以上,且2026年前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此前因沙特、俄罗斯等石油出口国反对,“化石燃料退出”条款曾陷入僵局,最终通过的文本加入“考虑各国能源结构差异”的弹性表述才达成一致。分析认为,该共识虽存在执行细则模糊的问题,但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从“目标共识”迈向“行动路线共识”,将直接影响各国能源政策调整和新能源产业布局,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投资规模将增长3倍以上。
G20财长会聚焦全球经济复苏,同意加强汇率政策协调 来源:法新社、《联合早报》。11月19日上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企及债务风险等议题。会议发表联合声明称,各成员同意“避免竞争性贬值,加强汇率政策沟通与协调”,以缓解近期多国货币大幅波动对贸易和投资的冲击。针对新兴市场债务问题,声明提出将扩大“债务暂停偿还倡议”覆盖范围,推动私人债权人更积极参与债务重组。此外,会议还就建立全球跨境支付结算新机制达成初步意向,计划依托数字货币技术提升结算效率、降低对单一货币依赖。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20经济体整体增速仅为2.1%,低于去年同期的3.2%,通胀率均值仍维持在5.8%的高位。此次会议达成的协调机制,有望为明年全球经济复苏注入稳定性,但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是否愿意放弃紧缩货币政策,成为共识落地的关键变量。
也门局势突发转折,沙特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 来源:路透社、央视新闻国际频道。当地时间11月18日22时,沙特阿拉伯与也门胡塞武装通过联合国和阿曼调解,正式签署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协议涵盖停火范围、人道主义物资通道开放及政治对话启动等核心内容。根据协议,双方将在48小时内全面停火,沙特将逐步减少在也门的军事存在,胡塞武装则承诺不再袭击沙特境内目标及红海航运通道。同时,联合国将主导开设多条人道主义走廊,向也门北部饥荒严重地区输送粮食和药品。也门内战自2014年爆发以来,已造成37.7万人死亡,2100万人面临粮食危机。此次停火是双方五年来首次达成实质性长期停火协议,为政治解决也门危机创造了条件。分析指出,停火协议的达成与沙特“向东看”战略及美国中东战略调整密切相关,若能顺利执行,将缓解红海航运安全压力,降低全球能源运输和贸易成本。
日本九州地区发生6.2级地震,已致12人受伤1.8万户停电 来源:法新社、日本气象厅官方通报。当地时间11月19日10时17分,日本九州岛熊本县附近海域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熊本、鹿儿岛等多地震感强烈。日本气象厅未发布海啸预警,但提醒震区可能发生余震。据日本消防厅最新通报,地震已造成12人轻伤,主要为摔倒或被掉落物品砸伤,暂无人员死亡报告。震区部分老旧房屋受损,熊本县内1.8万户家庭停电,多条铁路线路暂停运行,九州新干线熊本段停运至当日傍晚。日本中央政府已启动应急响应,派遣自卫队前往震区协助救援和排查隐患。历史数据显示,九州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2016年熊本县曾发生7.3级强震,造成49人死亡。此次地震虽强度较低,但再次引发对日本老旧建筑抗震能力的关注,预计后续当地政府将加强建筑物抗震改造的推进力度。
欧盟通过数字服务新法案,对大型科技公司实施更严格监管 来源:路透社、欧盟官方公报。11月19日下午,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数字服务法》修订案,对谷歌、Meta、亚马逊等全球市值超7500亿欧元的大型科技公司提出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根据新法案,科技公司需建立更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24小时内处理有害信息投诉;在数据隐私方面,需向用户明确告知数据收集用途,并允许用户一键删除个人数据;在竞争层面,禁止利用平台优势打压中小商家,需公开平台算法核心逻辑。法案同时设立总额最高为全球年营业额6%的罚款机制,若企业多次违规,欧盟可强制拆分业务。新法案将在发布后6个月正式生效,欧盟委员会将成立专门监管机构负责执行。分析认为,该法案将迫使大型科技公司调整商业模式,增加合规成本,但其确立的监管框架可能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参考模板,影响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
二、国内新闻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连续6年全球第一,2025年三季度同比增长12.3% 来源:央视新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方数据。11月19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三季度农业保险发展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215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三季度单季保费42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报告显示,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已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12个大类,其中玉米、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保险覆盖率达85%以上,生猪保险参保率超90%。同时,保险产品创新加快,针对气候变化推出的“天气指数保险”“病虫害保险”等特色产品保费占比已达23%。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农业保险向“保收入、保市场”延伸,提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力度。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选定,开展针对性训练 来源:新华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告。11月19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公布,神舟二十号、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选拔,分别由3名航天员组成,目前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针对性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空间站组合体管理、出舱活动、空间科学实验等科目,重点强化了舱外维修和应急救援能力训练。据介绍,神舟二十号任务计划于2026年1月执行,主要任务是完成空间站第三个科学实验舱“问天三号”的对接安装,开展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神舟二十一号任务将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实施在轨轮换,重点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物理实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表示,后续将逐步实现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每年安排3-4次发射任务,推动空间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此次乘组选定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收官阶段后的常态化运营筹备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多部门联合出台26条措施,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11月18日21时,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共出台26条具体措施,涵盖信贷投放、债券融资、保险保障、融资成本等多个方面。其中明确提出,2026年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专项债券,简化发行流程;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针对民营企业的信用保险产品,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意见还要求建立民营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度,对暂时遇到困难但经营前景良好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此次出台的措施针对性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预计将为民营企业释放超1万亿元的融资额度,助力民营经济稳定发展。
国家医保局规范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种植牙平均费用再降15% 来源:央视新闻、国家医保局通知。11月19日下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种植牙、正畸等15类口腔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其中种植牙全流程平均费用较此前再降15%,单颗种植牙价格控制在4500-7000元区间,具体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分级定价。通知明确,将口腔CT检查、牙周治疗等12项常用口腔诊疗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报销比例不低于50%;同时规范口腔医疗机构收费行为,禁止收取“个性化基台费”“导板费”等隐性费用。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整覆盖全国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前我国已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将种植牙耗材价格大幅降低,此次服务价格调整将进一步减轻群众口腔医疗负担,预计每年可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超200亿元。
三、深度文章与社论《财新网》深度报道:《民营经济融资破局:从“输血”到“造血”的路径探索》 来源:财新网11月19日专题报道。该报道基于对20个省份500家民营企业的调研,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核心痛点: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不敢贷”,80%的中小微民营企业缺乏合格抵押品;二是融资渠道单一,75%的企业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占比不足10%;三是融资成本偏高,小微企业平均融资利率较大型企业高2.3个百分点。报道提出破局路径:一方面需构建“政府+银行+担保”协同机制,由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银行放贷风险;另一方面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新型融资模式。报道引用央行数据指出,2025年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城镇就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不仅是稳经济的关键,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报道为理解民营企业融资政策落地效果提供了详实的调研支撑,也为后续政策优化指明了方向。
《人民日报》社论:《以银发经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11月19日评论版。社论指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2%,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催生了规模达10万亿元的银发经济市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社论强调,发展银发经济需坚持“民生导向”与“产业导向”相结合:在民生层面,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扩大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推进医养结合模式落地;在产业层面,要培育养老用品制造业集群,推动智能养老设备、适老化改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社论提出,要打破“银发经济就是养老服务”的单一认知,挖掘老年群体在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消费潜力,打造“银发+”产业生态。同时,需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消除老年人消费的后顾之忧。社论认为,银发经济不是简单的“夕阳产业”,而是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做好银发经济这篇大文章,既能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求,又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四、历史上的今天1928年11月19日,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首次发现青霉素。当天,弗莱明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实验室中,发现被青霉菌污染的培养皿上,葡萄球菌菌落被明显抑制。经过后续研究,他证实青霉菌分泌的物质具有抗菌作用,并将其命名为“青霉素”。这一发现打破了当时“细菌感染无药可治”的困境,1943年青霉素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后,挽救了数千万二战士兵的生命,也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的新时代。青霉素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突破之一,它推动了微生物学和药理学的快速发展,为后续各类抗生素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深刻改变了人类对抗疾病的方式,极大提升了全球人均寿命。
五、名人语录“不要整天跟着时髦的题目转,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小题目大题目都做。专做大题目的人不容易成功,而且有得精神病的危险。”——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这句话是杨振宁在谈及科研创新时对青年学者的寄语,强调独立思考和脚踏实地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科研领域,也为各类创新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既要避免盲目跟风的浮躁心态,又要平衡基础积累与远大目标的关系,在扎实积淀中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