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迎泽区东山脚下,一座绿树成荫的综合性动物园已陪伴市民走过近70年——太原动物园。从1957年建园时的“黑龙潭公园动物展区”,到如今占地1300余亩、容纳300余种、1万余只动物的“山西动物百科全书”,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周末乐园”,更是山西本土动物保护与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带孩子来这儿,不是简单看动物,是让他们知道,老虎不只是动画片里的‘大猫’,熊猫也爱吃竹子以外的食物。”太原市民刘女士带着6岁女儿和10岁儿子说,“昨天看了褐马鸡的科普展,孩子追着问‘它为什么不会飞’,回家查资料查到睡觉。”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结合亲子家庭、动物爱好者、科普教育者等多元视角,为您解锁这座“城市绿肺里的动物王国”。
导语:太原动物园,为何是“山西最接地气的自然课堂”?“太原动物园的独特,在于‘本土性’与‘互动性’的结合。”太原动物园园长王强介绍,园区不仅是全国少数同时拥有大熊猫、东北虎、非洲狮的省级动物园,更依托山西地理特色,打造了“太行山地动物”“黄河流域鸟类”“晋商文化主题展区”三大特色板块。从褐马鸡、金钱豹等山西本土珍稀动物,到长颈鹿、火烈鸟等“远方来客”,这里构建了一个“不出太原,看遍中国”的动物世界。
园区内,百年古槐树下,熊猫馆的玻璃幕墙映着孩子的笑脸;猛兽区的观景台前,家长举着望远镜教孩子分辨老虎与狮子的斑纹;科普长廊里,志愿者正用手偶剧讲解“候鸟迁徙”——在这里,动物不是“被观赏的对象”,而是“共同生活的邻居”。

太原动物园300余种动物中,既有“国民顶流”,也有“山西土著”。记者梳理六大“必打卡”,每类都藏着独特看点:
国宝级明星:熊猫“二喜”与它的“竹子自由”太原动物园的“镇园之宝”当属大熊猫“二喜”(雌性,5岁)。它的专属场馆“蜀韵园”模拟四川竹林生态,竹林、溪流、仿古亭台一应俱全。“二喜性格温顺,最爱吃山西本地的苦荞竹。”饲养员张师傅介绍,“每天要吃20公斤竹子,还会用前爪剥橘子——萌态能治愈所有坏心情。”目前“二喜”已适应太原气候,游客可隔着玻璃近距离观察它吃竹、打滚的日常。
山西本土骄傲:褐马鸡与金钱豹的“太行故事”在“太行山地动物展区”,山西特有物种褐马鸡是绝对主角。这种被称为“东方宝石”的鸟类,羽毛蓝灰相间,尾羽修长如马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展区模拟太行山针阔混交林环境,岩石、灌木、溪流还原了它们的野外栖息地。“褐马鸡善跑不善飞,遇到危险会钻灌木丛。”志愿者小李说,“去年有只小褐马鸡从笼舍飞出,被工作人员用苹果引导回巢,特别聪明。”
隔壁的“华北豹馆”则藏着“森林之王”的威严。华北豹是我国特有的豹亚种,因数量稀少被称为“中国豹”。展区内,一只3岁的雌豹正趴在岩石上打盹,斑纹与岩石完美融合——“它叫‘晋豹’,名字取自山西简称,是园区自主繁育的。”王园长介绍,“通过红外相机,我们监测到它在夜间会捕食野兔,保留了野外生存本能。”
萌宠互动区:小熊猫与环尾狐猴的“社交达人秀”“妈妈,小熊猫的尾巴为什么有环纹?”在“萌宠互动区”,5岁的朵朵拽着妈妈的衣角提问。这里聚集了小熊猫、环尾狐猴、羊驼等“社交型”动物:小熊猫抱着苹果啃得腮帮鼓鼓,环尾狐猴互相梳理毛发,羊驼则伸长脖子讨要胡萝卜。游客可购买专用饲料(10元/份)投喂,但需听从工作人员指导,避免过度打扰。
鸟类天堂:火烈鸟与丹顶鹤的“湿地舞会”“鸟类展区”是太原动物园的“颜值担当”。200余只火烈鸟组成粉色“鸟浪”,单脚伫立在浅滩上;丹顶鹤迈着长腿踱步,头顶的红色肉冠格外醒目;还有金刚鹦鹉、葵花凤头鹦鹉在栖架上开“演唱会”。最妙的是“湿地栈道”,游客可俯身观察水鸟觅食,运气好能遇见翠鸟捕鱼的瞬间。
猛兽体验:东北虎与非洲狮的“王者视角”“猛兽区”采用“沉浸式观览”设计:游客乘坐观光车(10元/人)进入,透过车窗近距离观察东北虎、非洲狮、黑熊等大型食肉动物。一只4岁的东北虎正趴在岩石上舔爪子,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它身上,斑纹如同流动的金箔。“过去猛兽区是‘笼舍+玻璃’,现在改成‘车入式’,更安全也更贴近自然。”王园长说,“老虎看到车会站起来,孩子们都兴奋得尖叫。”
科普彩蛋:昆虫馆与爬宠馆的“微观世界”若时间充裕,可探访“昆虫馆”与“爬宠馆”:昆虫馆用生态缸展示蝴蝶、甲虫的生长过程;爬宠馆有守宫、鬃狮蜥、玉米蛇等,饲养员会讲解“冷血动物的体温调节”。“孩子本来怕蛇,看完科普说不害怕了,还问‘蛇有没有耳朵’。”太原家长陈先生笑道,“这种‘打破偏见’的教育,比说教有用。”

太原动物园不仅是“观赏地”,更是“学习场”。园区围绕“动物保护”“生态平衡”设计了一系列互动项目,让亲子家庭在玩中学:
玩法1:“小小饲养员”体验课(付费,88元/组)每周六上午,动物园开设“小小饲养员”课程:小朋友跟着饲养员喂兔子、打扫狐猴笼舍,学习“动物饮食搭配”“笼舍清洁标准”。结束后可获得“饲养员证书”和动物贴纸。“孩子喂兔子时特别小心,说‘不能喂太多,会生病’。”太原家长王女士说,“这种体验让他学会了责任。”
玩法2:“动物科普剧”(免费,每日10:30/15:00)在中心广场,志愿者团队表演“动物版”科普剧:用玩偶演绎“小熊猫找妈妈”“丹顶鹤迁徙记”,融入“栖息地保护”“拒绝投喂”等知识点。剧情轻松有趣,孩子们边看边喊“不能乱扔垃圾!”“要保护森林!”
玩法3:“动物手作工坊”(免费,需预约)园区提供“动物黏土DIY”“动物面具绘画”等手工活动。小朋友用超轻黏土捏熊猫、用彩纸做狐狸面具,完成后可带走或在园区展览区展示。“我家孩子捏的‘二喜’熊猫,现在摆在书桌上当摆件。”北京游客李女士说,“这种‘动手+认知’的方式,孩子记得特别牢。”
玩法4:“夜探动物园”(限定活动,需提前报名)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晚,园区开放“夜探”体验:游客打着手电筒,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观察夜行动物(如貉、刺猬、猫头鹰)。“看到刺猬缩成球,孩子吓得直往我怀里钻,后来又好奇地凑过去看。”太原亲子家庭张先生说,“原来夜晚的动物园这么热闹!”

作为“遛娃圣地”,太原动物园在服务上做足了功课:
餐饮:性价比高+本地特色
园内有“熊猫餐厅”“森林小馆”等6个餐饮点,提供刀削面(15元)、过油肉盖饭(25元)、烤肠(5元)、棉花糖(10元)等。最受欢迎的是“熊猫造型雪糕”(15元/支),奶香味浓,造型可爱,孩子人手一支。
休息:母婴室+遮阳棚全覆盖
全园设12处母婴室,配备温奶器、尿布台、消毒设备;主要游览路线均有遮阳棚,夏季备有免费直饮水机;部分长椅旁有小桌子,方便家长给孩子喂饭。
安全:全园无死角防护
猛兽区、鸟类区等危险区域均设隔离栏、警示标识;工作人员定时巡逻,及时制止翻越护栏等危险行为;丢失物品可联系“游客服务中心”(入口处),24小时内协助查找。
实用贴士——高效打卡与避坑指南开放信息时间:全年开放,8:00-18:00(17:30停止入场);
门票:成人票30元/人,儿童票(1.2-1.5米)15元/人,60岁以上老人、学生半价;
预约:可通过“太原动物园”公众号购票,节假日建议提前1天预订(避免排队)。
交通指南自驾:太原市区→建设南路→东中环路→动物园路(停车场收费10元/天,车位充足);
公共交通:太原地铁2号线“朝阳街站”A口出,转乘3路/4路公交至“动物园站”(2元/人,15分钟直达);
打车:从太原南站出发约20分钟,费用30元;从武宿机场出发约40分钟,费用60元。
游玩建议最佳路线:熊猫馆→褐马鸡展区→猛兽区→鸟类区→萌宠互动区(顺时针游览,减少重复走路);
必带物品:身份证(验票)、防晒帽+墨镜(露天区域多)、儿童推车(园区有租赁,20元/天)、备用衣物(玩水或爬行区可能弄脏);
避坑提醒:热门场馆(熊猫馆、猛兽区)上午10:00-11:00人最少;投喂饲料需适量,避免动物挑食;禁止翻越护栏、大声喧哗。
结语:太原动物园,是一座动物园,更是一场与自然的约定离开时,夕阳把动物园染成金色。刘女士的女儿抱着“二喜”的熊猫玩偶说:“明天还要来,给小熊猫带胡萝卜!”
太原动物园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它没有把动物关在“玻璃牢笼”里,而是用科普、互动、陪伴,让孩子们在笑声中读懂“生命平等”;它不仅是一座“看动物的乐园”,更是一座“教孩子爱世界的课堂”。
这个周末,带上家人来太原动物园吧!
看熊猫啃竹子的憨态,听褐马鸡的清啼,
在猛兽区感受王者的威严,在鸟类区看湿地的生机,
你会懂得:
最好的自然教育,不是书本上的图片,
是亲眼见过的生命,
是亲手触摸过的温暖,
是你离开时,孩子眼里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
(文中图片由太原动物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