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爱护教科书和学具不是小事

(作者:叶茂林)众所周知,教科书和学具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水和能源,教科书的编写、学具的设计都凝聚着编辑和设计者的

(作者:叶茂林)众所周知,教科书和学具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水和能源,教科书的编写、学具的设计都凝聚着编辑和设计者的智慧与心血,学校教育学生爱护教科书和学具,不仅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尊重,事关环保责任的履行,更是对知识的敬畏。(《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科书与学具,是学生学习旅程中的亲密伙伴,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成长的陪伴,然而,当下部分学生对其肆意损坏、随意丢弃的现象屡见不鲜,令人痛心。这一问题的背后,不仅反映出学生习惯的缺失,更关乎资源浪费与教育理念的落实。

从资源层面来看,教科书和学具的生产凝聚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木材的砍伐、水与能源的消耗,都是为了将知识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每一本教科书、每一件学具,都是社会劳动成果的结晶,随意破坏它们,无疑是对这些珍贵资源的践踏,我们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节约资源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爱护教科书和学具就是在践行这一责任的具体体现。

教育意义上,爱护教科书和学具也有着深远影响。教科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其中选编的课文、展示的图案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国旗、国徽以及科学家、英雄人物的图案,是国家尊严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上面乱涂乱画,不仅破坏了教科书的完整性,更可能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和家长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学校应通过各类课程强化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爱护行为背后的重大意义;家长则要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协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爱护教科书和学具的习惯,要从细节抓起。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引导至关重要,从整理书包这样的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有条理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规范坐姿、握笔姿势以及教科书的使用方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能有效减少对教科书和学具的损坏,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共享学具、合理维护等方式,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材实行循环利用制度,爱护教科书和学具的意义更加凸显,这一制度不仅是资源节约的举措,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契机,学校应借此东风,引导学生将爱护行为从教科书、学具延伸至公共社会资源,拓展爱护的范围与深度,通过家校协同、校内校外联动,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都能践行爱护理念。

爱护教科书和学具,看似小事,实则关乎重大,它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对知识的敬畏;是资源节约意识的培养,更是良好品德的塑造,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爱护成为一种风尚,为学生的成长、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单位:江油市花园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