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晚9时许,一只体重约400斤的成年黑熊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和平村方向潜入城区,沿金茂华府小区、北兴宾馆、友谊街与人民路交会处一路游走,全程持续近一小时,目击人群惊呼四散,现场视频在网络迅速扩散。

黑熊最终躲进一辆厢式货车与小轿车夹角处,周边紧邻宝清三中及密集居民楼,正值中学晚自习放学,人流量大,部分围观者甚至靠近拍照,存在极大伤人及踩踏风险。
宝清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警车、消防车同步到场,对周边道路实施临时封控,特警队员登上北兴宾馆附近平台,于22时30分左右锁定目标。

鉴于黑熊体型庞大、情绪不稳,且现场缺乏缓冲空间,指挥员决定开枪处置,一名特警连开十余枪将其当场击毙,整个过程无人员伤亡,黑熊尸体随后由皮卡车载离,因体量过大车厢后板无法合拢。



对于为何未使用麻醉枪,宝清县公安局工作人员仅表示“这是领导决定,具体情况待官方通报”。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层县城普遍缺乏麻醉枪及专业药剂,麻醉枪属特种装备,需持证人员操作,且审批、调配耗时较长。
而闹市区人流密集、夜間视线受限,稍有延误就可能酿成伤人事件,因此警方选择直接击毙“具有合理性”。
事件引发两极讨论,部分网友质疑“为何不能活捉”,更多当地居民则支持警方“先保人命”做法,并在留言中提醒“圣母键盘侠”不要低估现场危险。
目前,宝清县政府确认黑熊尸体已交由专业部门妥善处置,城区秩序恢复正常。
根据目前公开报道,这只黑熊的确切来源尚未有权威结论,需等待官方进一步通报。
宝清县政府在10月23日的回应中仅表示“黑熊来历目前仍在调查中,后续会发布相关情况通报”,并未确认其是否来自周边保护区或野外种群。
宝清县境内虽设有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升省级自然保护区,且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这只黑熊是从上述保护区直接闯入城区。
这起突发人熊遭遇,再次暴露小城市野生动物应急处置设备的短板,没有麻醉枪、缺少专业人手、调用程序漫长。
在“熊命”与“人命”只能二选一的时刻,警方开枪是现行条件下最迅速、最确定的安保方案。
近年来,东北、华北、西南多地频现野生大型动物进城。
2022年黑龙江密山市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扑伤村民,2023年云南昭通市黑熊夜闯县城中学校园,2024年四川绵阳江油市羚牛街头冲撞致3伤,直至此次宝清县400斤黑熊被击毙。
国家林草局2024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黑熊野外种群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不足1.2万头恢复到当前约3.4万头。
东北虎、豹、羚牛等旗舰物种数量亦实现翻倍,证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动物栖息地面积持续扩大,种群活跃度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县域建成区不断向山脚、林缘延伸,部分城区与保护区直线距离已不足5公里。
野生动物依照传统迁徙通道或觅食路线误入闹市的事件必然呈上升趋势,“遇见”正从偶发变为常态。
面对新常态,政府层面需把“动物应急”纳入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省级财政为县域统一配发麻醉枪、麻醉药剂与应急笼箱,建立林业、公安、消防联合值守的“野生动物突发事件30分钟响应圈”。
城管、交通、教育等部门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周边设置“兽迹”监测探头,接入公安天网平台,实现第一时间预警、封控、疏散。
公众层面则需把“偶遇野生动物”写进家庭教育和社区演练。
看见大型兽不围观、不投喂、不尖叫,立即关门窗、断照明、顺墙撤离,并拨打110或当地野保站电话。
只有政府硬件到位、民众软件跟上,才能把“生态好”真正转化为“百姓安”,不再让每一次狭路相逢都以枪声收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