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老人宁愿互相"拖累"也不愿分开住?前几天我在小区花园里,无意中听到几位阿姨的对话,差点惊掉下巴。其中一个阿姨说:"老头子过了六十岁啊,就剩个'伴'的用处了,其他啥也指望不上。"这话一出,旁边几位老人竟然纷纷点头,好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站在原地,心里直犯嘀咕:这话说得也太狠了吧?难道那些一起走过几十年的老伴,真的就只剩下"陪伴"这一个功能了?
说起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李阿姨说她家老头子以前在单位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现在倒好,连买个菜都得跟着她,生怕走丢了。两人去超市,老头子就提个小兜子装点零食,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王叔在一旁插话说,他老伴前年摔了一跤,现在走路都得扶着他,结果呢?做饭时烫到手,反而是老头子忙前忙后帮忙处理。这事儿要是搁年轻时,谁能想到?
我有时候琢磨,年轻那会儿老头子们总觉得要养家糊口,顶天立地,怎么老了反倒变成需要照顾的对象了?李阿姨的老公以前脾气倔得很,现在她买菜回来,老头子在家烧壶热水,让她歇会儿。老张媳妇更逗,说老头子现在最大的本事就是早上准时喊她起床,晚上帮她倒杯热水。这些小事听着不起眼,但做起来确实挺踏实的。

年轻人可能不太理解这种变化,但住在这个小区的老人都懂。王奶奶说起她老伴,说人家现在连电视都调不好台,但每天早晨都记得把窗帘拉开,让阳光照进来。这种小事,不也挺暖心吗?
说真的,有些子女觉得家里老人是个负担,可他们想过没有,在老人心里,有个伴儿互相照应有多重要?李阿姨家女儿之前想把老两口分开接去住,结果老头子一听就闹脾气,非要和老太婆住一起。这不就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嘛,年轻时一起打拼,老了互相依靠,这才是真感情。
隔壁王爷爷最近检查出高血压,每天早上都要盯着老太婆吃药,虽然他自己身体也不咋地。他们年轻时谁也不服老,现在老了反而觉得有个伴儿最实在。前些天下雨,我看见一对老夫妻挤在公交站躲雨,老头子把伞往老太婆那边歪,自己半边身子淋湿了。这种时候,谁还说老头子没用?

医院里也常见这样的场景:老头子陪着老太婆做检查,护士说话他们都听不见,老头子就凑过去认真记下来。儿女忙工作回不了家,老头子就成了主心骨。这种时候,你能说他们没用吗?
说实话,老头子六十多岁后的"伴"用处,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多了。他们互相有个照应,比雇保姆更让人放心。李阿姨说她现在就想平平安安过日子,老头子虽然帮不上大忙,但至少不会把她一个人丢下。这种安全感,多少钱能买到?
昨天傍晚,我看见两对老头老太太在公园散步,走得慢悠悠的。他们说话声音小,但走在一起的样子看着挺和谐。我站在那里看了好久,突然觉得,老头子这个"伴"用处,可能就是这么简单吧。

说到底,年轻时我们追求轰轰烈烈,到了老了,才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互相陪伴、互相照顾的日子,不正是我们年轻时拼命奋斗所追求的吗?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