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突出4年、视力越来越模糊,甚至频繁流泪 —— 彭先生(化名)怎么也没想到,困扰自己多年的眼疾,竟是隐藏着一颗直径3.5厘米的“定时炸弹”。
更棘手的是,他本身还患有双眼白塞氏病(behcet病),这是一种需长期服药的全身性免疫疾病,两种病症叠加的情况在国内尚无报道。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视力没了,我们这个家就彻底垮了。”为了治好彭先生的眼睛,多年来家里耗尽人力物力,患者父亲的这句话道尽了全家的焦虑。
直到转诊至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这颗紧贴视神经、已把眼球顶变形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才被专家团队精准摘除,而且术后不仅视力完全保留,面容也基本无损。
病情罕见,左眼同时遭遇两种疾病威胁眼眶肿瘤本身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但白塞氏病合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在国内尚未有相关报道,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在一名患者身上,实属罕见。
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孙丰源教授介绍:“眼眶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无论属于哪种类型,都可能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威胁。”
眼球突出是眼眶肿瘤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彭先生的肿瘤大小已达3.5×2.5厘米,与眼球相当。由于眼眶空间狭小,结构复杂,肿瘤生长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若为恶性肿瘤,还可能危及生命。
高难度手术,在毫米空间里“针尖起舞”眼眶病手术一直被医学界视为眼科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因为眼眶内神经血管密布,后端通过视神经孔及眶上裂与颅脑相通,手术中的毫厘之差可能导致视力永久丧失。孙丰源教授介绍,眼眶容积狭小,眼球后分布着众多血管和神经,手术过程如同拆除“定时炸弹”。
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孙丰源教授组织了MDT多学科会诊,精心研究手术方案。团队最终确定了“经结膜眶内病损切除术”,选择对患者损伤最小、最易切除肿瘤的方案。
手术的关键难点在于肿瘤与视神经紧密粘连。孙丰源教授描述,团队先从无损伤、无危险位置开始剥离,再小心地从视神经表面逐步分离。整个过程犹如在毫米级的空间内“针尖起舞”,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视神经导致失明。

(▲孙丰源教授团队为患者切除肿瘤)
成功“拆弹”,视力保留且面容未受影响手术当天,孙丰源教授团队以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整摘除肿瘤。令人惊叹的是,手术切口极小,肉眼几乎难以察觉,术中无明显出血,视神经完好无损。
术后第一天,彭先生的眼睑已能正常睁开,在术前丧失视力风险极高的情况下,他的视力成功保住,眼球转动灵活,面部外观未受影响,且手术并未加重他原有的白塞氏病病情。

(▲孙丰源教授看诊中)
专业团队,守护疑难眼病患者光明孙丰源教授是我国眼眶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及眼眶病学组副组长,学术造诣深厚且临床经验丰富。由他领衔的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眼眶病团队,是一支实力强劲的“全博士眼眶病团队”,吴桐博士、王丽娜博士、黄晓明博士等核心成员,理论基础扎实、诊疗技术精湛,团队也被誉为“眼眶病医生的摇篮”。
而这样的专业团队,依托的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的强大资源。集团打造了国内一线专家团队,汇聚孙丰源、李冬梅、袁洪峰等知名专家,还有30余名博士及专科医生,其中6位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相关学组常委。团队临床与科研能力突出,为眼眶眼肿瘤疾病攻坚克难,是疑难眼眶病患者诊疗的“最后一站”。学组专家还组织并参编多项眼眶病行业诊断标准、诊疗规范、诊疗指南,持续举办“全国眼眶病眼影像学习班”,累计处理各类疑难转诊病例超万例,真正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彭先生与家属给医院送来锦旗)
术后复查时,彭先生与家属特意送来一封饱含感激之情的感谢信,以及两面鲜红的锦旗,脸上满是肿瘤手术成功后的喜悦。他们感慨,原本以为这么复杂的病要跑遍全国求医,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顶尖团队的治疗,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
面对疑难眼眶病,孙丰源教授提醒公众:如果发现眼球无故突出、眼睛胀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不明原因的眼突,应尽快做眼部CT进行眼肿瘤筛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失明。
(作者: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 谭敬 李林)
(编辑sanx)